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六日电 题:一朝受灾三十年严防
中新社记者 田张梦 陈国林 白云水
从高处俯瞰,唐山的建筑群容易给人留下方方正正、结结实实的印象。街道整齐,楼层不高,唐山老百姓俗称为“火柴盒”式的住房随处可见。三十年前的大地震使唐山以积极的心态防震减灾。现今,唐山已成为抗震性城市,所有办公用房均具备了防六级地震的能力,四百多个居民小区也全部按照六级抗震标准进行建设。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这句话醒目地贴在唐山市地震局门口。地震局副局长王玉珍向记者介绍,唐山市的城市建筑实行的是双“管”齐下,建设局管地面以上,地震局管地面以下。上下结合的办法是唐山防震的一个突出特点。
唐山市在建设抗震性城市方面注意选择有利抗震的地段进行建设,对建成的城区进行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综合性勘察,在做住宅、办公用房、楼房等建设时避开危险地段,把处于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迁出。同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建设,经过大地震后,唐山被国家划定为八度基本烈度区。建筑抗震达到八度,也就是相当于大致六级地震,这在全国城市中是不多见的。
“大地震那时唐山根本不具备抗震能力,再加上又是一次浅源地震,造成了令世界震惊的灾难。”王局长说:“现在唐山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应急体系建设很周密,建立了各类紧急预案,甚至救援物资储备都一直没有空缺过。”
据唐山市建设局介绍,根据国家有关建设抗震性城市的法律,震后重建中的唐山市配套出台了《唐山市建筑工程抗震标准》等一系列建设抗震性城市的地方性法规,健全了地面各种建筑、地下管网建设等抗震标准。还投资开展了唐山市城区地质构造研究,摸清了地质活动规律,使震后整个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抗震发展的新阶段。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强度达里氏七点八级的唐山地震将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夷为平地。一九七八年,唐山市开始恢复建设,来自全国的五十多个援建单位的十万建筑大军鏖战唐山。
到一九八六年底,唐山建成面积达一百零一点三八平方公里,建设抗震性能较好的三至八层住宅楼五千九百七十二栋及部分平房,人均居住面积达九点三平方米。
一九九0年,联合国向唐山市颁发了“人居荣誉奖”。唐山市政府自此载入联合国“为人类居住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史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