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届青睐传统强队的世界杯,然而悬念的缺失,也让人抱怨:没有冷门的德国世界杯,就像是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德国世界杯,缘何强队纷纷过关,不见黑马踪影,冷门难以现形?这和欧洲球队“主场”作战、黑马球队成色欠缺、攻势足球大行其道,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然而,经过分析有关德国世界杯的一些事实和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正是一些看似无意其实有心的“致命武器”,暗中保护着传统列强。
利器一:五大联赛提前结束
2002年韩日世界杯,休整不够、伤病缠身的欧洲传统列强纷纷落马,世界杯的赞助商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德国世界杯要保护传统豪门的意图,早在2004年底就有了苗头,国际足联当时就特别召开会议,拍板决定欧洲顶级联赛必须在2006年5月14日之前结束。
国际足联未雨绸缪作出这样的决定,官方的说法是保护球员。布拉特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球员才是足球节日的核心,是舞台上的演员,保护世界杯就必须先保护他们,让他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布拉特的话没错。五大联赛的提前结束,让欧洲强队的国脚们获得了近一个月时间的休息和调整。既然欧洲是世界足坛的中心,这次世界杯又在欧洲举办,那么先确保欧洲强队不出现意外,这才是硬道理。
利器二:裁判红牌专打弱队
很显然,单单让欧洲强队多多休息的办法,还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鼓励攻势足球和技术流的旗帜下,很多球队的防守动作和战术犯规,被一些裁判大做文章。特别是红牌这一撒手锏的使用,让原本想爆冷的黑马球队徒呼奈何。
4年前的韩日世界杯上,全部64场比赛总共出示了17张红牌,然而德国世界杯比赛刚刚过了50场,累积起来的红牌总数却已经达到了19张!红牌数量的增加固然体现了执法力度的增强,然而仔细研究红牌的具体分布,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红牌竟然成了专打非传统强队的棒子。
在欧洲和南美的传统强队里,只有意大利队吃过一张红牌。强队比弱队更少吃红牌符合竞技的规律,然而弱队和强队18比1的红牌数量比,还是过于悬殊。如果进一步研究,共有四支球队在三场小组赛中各吃了2张红牌,他们是早早出局的克罗地亚、塞黑、捷克和美国。三支综合实力欠缺的东欧球队和一支少人关注的美国队,不约而同落入“双红”惨境,多少可以说明问题。
利器三:点球判罚大有学问
足球比赛的关键时刻,点球判罚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
本届世界杯至今依靠点球得分共有9次,得益者分别为西班牙(2个)、葡萄牙(2个)、科特迪瓦(2个)、加纳(1个)、澳大利亚(1个)和乌克兰(1个)。
靠点球得分的球队里,除科特迪瓦外悉数进入16强,特别是澳大利亚、加纳和乌克兰队获得的点球,都是在小组赛最后一刻,典型的“雪中送炭”。
同样是16支球队,16强获有7个点球得分,被淘汰的16支球队只有科特迪瓦两次获得点球并得分。而科特迪瓦队的两个点球,完全是在本队出线无望、对手塞黑更为差劲的情况下获取的,多少带有“安慰”的效果。如此看来,含有水分的7比2完全可以被理解成7比0,非传统球队在点球判罚上受到了更加苛刻的对待。
除了9个点球得分,还有3个没射进的点球,分别被克罗地亚、墨西哥和瑞典队浪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点球产生的大环境,依旧难逃照顾弱队中强队和找平衡的嫌疑。
总而言之,2002年韩日世界杯黑马横行,固然吊起了球迷和媒体的胃口,但对于赛事的商业赞助和推广,多少存在负面影响。在足球进一步商业化的今天,赞助商的利益往往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豪门的存在意味着注意力经济的保留。因此,一些非竞技因素也嫌贫爱富地倾向于传统豪门。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一战定生死的淘汰赛里,这种保护传统强队的无形势力,甚至还可能会发展。(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