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6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坤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民大遣返意味着战争与和平的转换。它为八年抗日战争画上了句号,也意味着和平的开始。
1946年5月7日到1948年9月20日,100多万名日本侨民经葫芦岛被遣返回国,史称“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因为众多原因,这一历史被尘封多年。几年前,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一些历史学者居然对此一无所知。
报道称,张志坤和他的同事关亚新,于2004年1月承接了关于“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的调研课题。“在单一港口遣返如此众多的敌国侨民,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张志坤分析说,东北地区之所以有这么多日侨,主要是日本移民政策造成的。上个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打着“开发”、“开拓”旗号,大规模向中国东北实施政治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和农业移民。实际上,开发就是掠夺,开拓即为强占。以农业移民为例,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通过“满洲国”政府和满洲拓植会社,采取各种手段在中国东北掠夺土地2000多万公顷,占东北可耕地面积的60%。日本开拓团把中国农民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迫使他们成为无业游民,或者沦为日本开拓民的佣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时,滞留在海外的日本人有660余万。仅中国战区就有日侨200余万人,日俘194万人(含被押往前苏联的47万余人)。
东北地区的日侨与中国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张志坤说,一是侨居时间早,二是侨民数量多。截至1944年9月,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侨民总数达166万多人。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处境困难。长春日侨会在1945年9月2日发给东京的电报中说:“眼看冬季将临,约80万侨民拥挤在南满一带,无食物,无住处,无钱,陷入困境。”
“与关内相比,东北日侨的遣返特点是地域更加广阔,时间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组织更加复杂。”张志坤说,尽管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控制东北争夺激烈,军事摩擦不断,但是在遣返日侨这件事上,双方都能以大局为重。
中国人的大度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在日本人撰写的《满洲国史》中也承认:“战争后期,中国人对满洲国,进而对日本人的反感情绪不断增长……但是,并没有因此发生由于战争结束,而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国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惨处境,救济危难,庇护以安全,或者主动给以生活上的帮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我们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不仅仅在于她不屈不挠地与强敌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而且体现在能够以德报怨,用大海般的胸怀去宽容昔日的敌人。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这一历史事件,正是透射着这样一种民族的伟大精神。”张志坤说,“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要告诉世人,中国人爱好和平,是非分明,能把广大日本人民同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区分开来,把日本人民当作朋友看待。回顾这段历史,更是要以史为鉴,记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