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电 题: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中的“蓝军司令”
作者 王永孝 张显秋 陶社兰
塞外山谷,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导弹战”正在上演。战火硝烟中,一支装备精良、战法诡秘的“信息化蓝军”时而实施精确打击,时而展开网络攻击,时而进行光电袭扰,与“红军”导弹部队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抗。
三枚红色的信号弹刚刚升起,一辆辆隐蔽在集结地域的长剑战车顿时马达轰鸣。占领阵地、展开装备、起竖导弹,剑指苍穹。
就在转瞬之时,“敌情”突然而至:天上卫星巡游、空中战机飞驰、地面雷达报警。“信息化蓝军”出其不意地采取大规模的立体侦察、电磁迷盲等手段,对“红军”导弹阵地实施连续的“激光打击”、“网络攻击”和“化学袭击”。
平时训练有素的“红军”导弹部队赶紧撤收装备,转场待机。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红军”运用指挥网络报告战场态势之际,“蓝军”悄然实施光电干扰,使“红军”陷入通信联络中断、指挥系统瘫痪的窘境。接着,"蓝军"又对“半路截获”的“红军”信息指令进行破译和变频后,继续传给“红军”。如此这般,先后三次“调动”了“红军”部队……
导演这场“对抗战”的,就是第二炮兵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谋长、“蓝军司令”汤天志。他一九八八年毕业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二00二年三月,一纸命令,汤天志走上了第二炮兵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谋长的岗位。他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建设一支新型“蓝军”,把训练基地打造成战略导弹部队的“砺剑石”?
“只有拽住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才能锤炼出‘蓝军’的硬功夫!”为让这支“信息化蓝军”形神兼备,把“红军”导弹部队练成“真老虎”,汤天志带领一群年轻人,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建起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战场网络;开发研制了模拟激光精确打击系统、侦察监视系统和网络攻击系统,使信息控制能力“纵贯战役战术层次、横跨演习要素全程”;建立了快捷高效、即时更新的外军资料数据库,现代信息战战例均被搬进电脑精推细研;制定了“信息化蓝军”指挥程序、操作规程、训练大纲,明确了训练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完善了考核评估标准、演练裁决规则和信息化战场自动评估系统,使演练评估裁决更加客观科学。
汤天志带领的“信息化蓝军”,揽活了演兵场,导弹阵地真打实战的“硝烟味”逐渐浓烈。首支与“信息化蓝军”过招的是被誉为“东方神剑旅”的某导弹旅,他们刚一交手,就发现这支“蓝军”已今非昔比。接二连三的狠招辣招,“红军”官兵上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现代战争“大课”,使“红军”官兵的作战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逼出了信息化意识、逼出了人才意识、逼出了新的战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