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当一辆火星车般的轮椅驶上台来,原本有些躁动的会场上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学生们像突然醒过神来了似的,一下子涌向前台。
史蒂芬·霍金!这位只能通过眨眼和眼光的移动与外界交流的物理学大师,这位靠语音合成器一分钟说五六个单词的重度残疾患者,凭一本薄薄的《时间简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万读者。
这一刻,他就在我们面前。
“他把上帝从宇宙事务中彻底摒除了出去”
“宇宙有一个开端吗?那在开端之前发生了什么?宇宙没有开端吗?它怎么能没有开端呢?”从动画模拟神话传说开始,霍金的演讲《宇宙的起源》围绕着这个无数人问过无数次的问题展开。自打有人类以来,他给出了迄今为止也许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在英国牛津。这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在梵蒂冈举行的一次宇宙论会议上,教皇保罗二世告诉会议代表,在宇宙起始之后,研究它是可以的,但不应该探究起始的本身,因为这事关上帝。“我暗自庆幸,他不知道我刚在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宇宙如何起始。”霍金听起来显得有些得意,“我可不想像伽利略那样被送到宗教裁判所。”
霍金没有被送到宗教裁判所,但他的研究足以让他在科学史上与伽利略比肩。
“霍金是引力物理领域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在霍金指导下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忠超告诉我们,黑洞理论使量子论和热力学在“霍金辐射”中得到完美统一,而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无边界设想的量子宇宙论,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几百年的“第一推动”问题。
霍金的伟大在于他意识到,可以像人类认识地球的边缘一样来认识时间。“地球的最南端在哪里?在南极点。那么南极点的更南边又在哪里?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南极之南’什么也没有。”
认识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这样,他就把上帝从宇宙事务中彻底摒除了出去。”
“人们追随霍金,这是他学术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
童年的霍金,便是人们公认的与众不同的小精灵。大概9岁时,他就断定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天妒英才。进剑桥攻读天体物理学硕士的第二年,刚刚21岁的霍金被诊断患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种不治之症的结果除了瘫痪,就是死亡。
“我佩服霍金,他是我的好朋友,是了不起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丘成桐说,“他坐着轮椅还想爬山、爬长城。只要能够做到,他都要去做。他总希望自己能跟普通人一样尽量去做。”
被霍金感动的不只是丘成桐。尽管面临期末考试,北京四中物理兴趣组的范同学还是选择了去人民大会堂,一睹心目中偶像的风采。“虽然今天的演讲全是英文,虽然我还无法完全听懂他所讲的内容,但我能感受到精神上他对我的激励。”
“人们追随霍金,固然有他身体缺陷所带来的‘残缺美’,但我更相信,这是他学术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中科院物理所硕士生黄映洲认为。
“霍金最吸引您的特质是什么?”我们问吴忠超。“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吴忠超的回答没有半点迟疑。
“崇敬霍金总比追捧明星要强得多”
这次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已是霍金第三次访华。
1985年,他曾到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访问。这一年,他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电脑语音合成器,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需要准备10天。如今,他靠眼皮上的红外线感应装置输入字词,一分钟大概能找五六个单词。
1980年,霍金成为了吴忠超在剑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后者将他几乎所有的著作都翻译成中文,中国人开始了解霍金,了解时间的历史。在霍金眼里,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度,他对中国充满了好奇。2002年,第一次访华的17年之后造访杭州、北京,让霍金对中国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中国,霍金拥有很多崇拜者。那么“霍金热”是对科学的热情还是公众的盲从呢?中国科技馆朱幼文研究员认为主要是科学的热情。跟吴忠超一样,朱幼文认为霍金来华的最主要影响是鼓励年轻人投身科学,“我们对科学的崇尚还不够,在我看来,崇敬霍金总比追捧明星要强得多。”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杨健 胡佳虹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