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根
干部身份:花钱保住的“金字招牌”
“其实我办假接收主要为了干部身份”,柳冬一语道破。
国家规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必须在同一地点存放一年后,确认了干部身份,然后才能自由调动,这就给了人才公司盈利的机会。
按照规定,高校应届毕业生属于干部身份,必须在签署三方协议之后,从学校领取派遣证,才能提取个人档案。
“
北京生源如果不签三方协议,毕业后档案就会转到北京市高校就业中心,档案在那里存两年后,就会打回街道或原籍,干部身份就变成了工人身份。”
对于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的区别,北京市人事局的工作人员说:“主要看毕业生在什么性质单位就业,如果是在私企工作,那影响就很小。但如果是在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影响就会比较大,比如工资的结构等,区别比较大。而且,大学生毕业以后如果换工作,没有干部身份,对工作单位之间的衔接也会有影响。”
就业率:高校的生存指数
“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97%,2004年是98%,2005年是97%”,打开柳冬所在高校自动化学院的网页,就业率如一面旗帜摆在醒目位置。
当记者向学院就业负责人杨老师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时,杨称:就业率高是因为学院工作做得扎实,所公布的就业率都是实实在在的。
而柳冬的同学对此却是另一种看法:“我们班当时只要是没签三方协议的同学都到校办了挂靠手续。据我所知,有几个同学半年之后还在家呆着呢,但从协议书上看,全班同学都找到了正式工作,我们班的就业率报上去是100%。”
就业率关涉重大,不仅影响到新生的招收规模、重点学科的建设,还关乎学校的声誉。
在《教育部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
要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议高校设置的主要依据和参数;
凡就业率低的学校,一般不得评为优秀;
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学校,适当核拨经费等。
柳冬就读过的大学头顶“高就业率”的光环,欢天喜地的去迎接新生入校;用人单位享受着“假接收”的免费午餐;人才中心靠那“存档费”的散碎银两过着心态平和的好日子;而柳冬一直在为这个“干部身份”买单,至今这个“金字招牌”还没给他带来一点实惠。
“毕业两年了,还不知道,真接收我的单位在哪里?”柳冬展望未来,一脸忧郁。
(柳冬为受访者化名)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辛宏、刘狄米娜)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