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6月16日),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除通报金爵奖有关事宜外,组委会特别强调:今年电影节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合拍论坛”,探讨与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进行合作拍片的事宜。此外,在金爵奖之外,商业化运营手法看上去也非常务实。
追求论坛品格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这种东西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是国际化的,它不像京剧和话剧,有很强的民族性。现在,一部电影动不动就投资上亿元,如果我们不与人家合拍,我们的国产电影就很难走向国际市场,失去国际市场就意味着收回成本艰难。
任仲伦说,现在包括好莱坞的商业电影都越来越趋于单一模式,本届上海电影节的“合拍论坛”,关注的正是与好莱坞以外的独立制片的合作可能,我们想寻求电影的多元化,在好莱坞商业影片模式化之外,寻求另外一种电影发展的方式,追求上海电影节独立的品格,这也是一种务实的做法,是为更多的中国电影走上国际市场开辟一条便捷之路。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与国际接轨的话了,但都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与国际市场融合到一起,合拍片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其实,在其它领域早这么做了,比如汽车工业,但作为文化产品,电影则显得迟钝了很多。
今年上海电影节把电影大师吕克•贝松请来,请他出任评委会主席,当然吕克•贝松本人对中国电影和中国题材也很感兴趣,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的合作做了一个很好的感情铺垫。
提高国际化程度
任仲伦说,衡量一个电影节国际化程度的高与不高,一是看评委员会成员,二是看参赛影片,三是看人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9个评委中,有3个是获得过奥斯卡奖项的,评委会主席也一改以往由中国人担任的局面,改由国际电影大师吕克•贝松来担任。此外,论坛的演讲嘉宾都有李安、英国著名导演安东尼•明盖拉、徐克、冯小刚以及获得过17次奥斯卡提名的阿诺•科派尔森等等,这些国际大腕都为电影节增添了权威性。
金爵奖竞赛影片中,既有戛纳、柏林、威尼斯以及奥斯卡,恺撒奖等获奖影片,也有独立制作的低成本及实验性电影。17部参赛影片中,有2部要在电影节期间首映,有4部要举行全球首映礼。参展影片更是多达200多部,分别来自几十个国家,而且类型多样。本届电影节共收到来自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746部电影,比上一届增加48.3%,报名影片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范围都创下了历史之最。
此外,本届上海电影节人气很旺,很多国际电影界的买家与卖家不约而同来到上海进行交易。与此同时,电影节受到欧美地区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仅境外媒体有近百家。
设置亲民环节
记者还了解到,组委会还设置了很多亲民环节。放映电影节展映影片的有上海影城等共19家影院,遍及市内各区。电影节还通过旅行社积极向长江三角洲进行影展推广服务,使长江三角洲的影迷不错过这场难得的影视盛宴。电影节期间,各家影院还实行多元票价制,并参照国际先进理念,采用电脑联网售票,方便观众购票。种种亲民措施,使得电影节还没有开,预售票房就达到460万元,而去年整个电影节期间也只实现了700万元的票房。
《天狗》、《理发师》怎么入围金爵奖竞赛单元?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虽然国际化程度提高了,但参赛的国产影片却只有2部:《理发师》和《天狗》。前一部公映后,观众反响并不热烈,不少观众甚至还觉得,陈逸飞把一个精彩的故事浪费了。而在票房方面,除上海外,其他地区也都不尽人意。后一部《天狗》在国内没有公映,但从演员阵容的知名度来看,缺少关注度,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天狗》也只是一部讲述护林英雄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两部国产影片的参赛分量不足。
昨天,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认为“国产影片参赛分量不足”的说法,是曲解了两部国产电影。“陈逸飞的所有电影作品我都看过,相对来说,《理发师》是最成熟的一部,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电影画面,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所以我认为《理发师》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再加上今年是陈逸飞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也是为了向他致敬,所以《理发师》入围了。”
对于《天狗》的入围,任仲伦反问记者有没有看过影片,在得到否定答案后,他说:“等你看完影片后,我相信你会为影片而感动的。”任仲伦说,现在很多影片塑造的是虚拟英雄,电影里的英雄都是飞来飞去的,都是与现实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而在《天狗》中,人们将看到的是真实的英雄,为了护林,他端起了枪,精确地向3个黑恶分子射去……任仲伦还补充说:“你们看过影片,一定会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不过,也有很多记者认为,他是自卖自夸,因为《天狗》正是上影集团出品的。
对于两部入围国产影片能否做奖项预测,任则不敢下结论,他说:“那是评委会的事情,而不是组委会的事情,所以我完全预测不了,更不想去预测。但不可否认的是,两部国产片在所有参赛影片中一定是有特点的。”
电影节为新闻记者设奖项
本届电影节,令很多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在金爵奖之外,组委会还为报道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闻记者设立奖项,颁奖仪式将在闭幕式上一并举行。
有记者问,为新闻记者设立新闻奖,目的是否在于鼓励记者多写正面报道而少写或不写监督报道?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说,各家媒体都有自己的报道角度和立场,我们并不反对媒体的监督报道,只要是实事求是的报道,只要是对上海电影节有建设性意见的报道,我们都欢迎,无所谓鼓劲还是监督。不过我们对过分追求八卦的新闻并不是很赞同。
不过,记者从身边的同行了解到,多数记者对本届电影节的明星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很多媒体表示,我们的娱乐报道就是要做明星,电影节金爵奖只做常态报道。特别是对近来红到发紫的徐静蕾,有媒体表示,他们对徐静蕾的关注并不停留在她的评委身份上,而是在上海这一周时间她与韩寒的关系是否会有进展,更有报社已经为记者布置好任务,那就是跟踪采访徐静蕾,把她的一举一动都拍下来,想必“老徐”的上海之行不会轻松。看来组委会的一片良苦用心,并不能改变很多媒体的报道初衷。
(来源:深圳晚报;作者:裴军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