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六条”细则颁布,整个业界便鲜有开发商的声音,代之而起的是众多学界人士开始一场少见的争辩。但现实中却暗流涌动。在各类机构召开的闭门会议上,开发商以及行业领军人终于有了将意见一吐为快的机会。无论这些观点和建议最终能否获得支持,至少从以往惯居的台前返至幕后,这一转变本身就已充满了意味。
上海房地产协会预警开发商
不要等大房子造出来再追悔莫及
“如果你现在还在上别墅、大户型的项目,造是造得出来的,但是由于需求方面税收的抑制,对你的销售肯定有影响,不要等到造出来套牢再后悔莫及。”
6月2日,“国六条”细则发文后4天。下午,一场内部座谈会在上海市房地产协会(下称“房协”)紧急筹措下召开,由副会长殷关福主持,8家上海开发商高层以及上海市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这场内部会议秘密举行。这一天,建设部房地产产业司司长沈建忠恰好在上海。
各方都处在暴风雨前的闷热之中。国务院办公厅于5月29日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即后来媒体所述的“国六条”细则。
发文后,上海市重要开发企业几乎均谨慎表示“影响不大”。之后的公众舆论中,几乎再难寻觅这一群体的身影。但这场内部会议却给了开发商们足够的话语权,房协此后将这次会议讨论后形成的意见及时上报,以作为上海出台细则的一个“参考项”。
会议召开一周后,房协相关领导对《第一财经日报》谨慎表示:会议内容已经上交给有关主管部门,但对讨论结果不予置评。
70%之“不能承受之重”
“这个座谈会主要为了了解开发企业对九部委精神的贯彻想法,重点是谈如何贯彻九部委文件稳定房市,开个座谈会以便把这些情况、把企业呼声、意见及时地上报给市有关部门。”这是房协的初衷。
按照他们的解释:此次参加会议的开发商都是协会中十分重要的会员。
但是,由于出差或是其他未可知原因,位居上海前几名的开发企业缺席,其中包括上海绿地集团、上海复地集团以及大华集团。甚至很多副会长单位也没有到场。
6月2日的会议依然集中一部分上海老牌房地产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地企业等各种类型的开发商,具有一定代表性。
“国六条还是延续了之前宏观调控的精神,但是‘15条’下来真的有点承受不了。”一位开发商开始大倒苦水,这也奠定了整个会议的基调。
“按照规定统一建房,各个房地产公司就没有太大特点。这条落实起来还有技术上的障碍,如果70%以上都是90平方米的话,地块的人口密度就很大,商品配套设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如果原来平均住房为120平方米,现在变成90平方米,增加了1/3人口,增加了很多交通流量……”
“作为强制指标,涉及到容积率的问题,如果是一梯二户,得房率就低了,实际使用面积就更少。如果是一梯三户、四户就会和上海的日照要求有矛盾。大户型会成为稀缺产品,造成房价上升。”
一家香港公司的总经理对自己刚刚开出一期的大盘充满忧虑。2005年招投标刚拿到的土地几乎成了个烫手山芋,他认为如果90平方米以下要占到70%,他几乎无法操作。
还有一家当地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为了一块土地准备了5年,经过审批,整个房型已经定下,最小为140平方米,但是九部委宏观调控框架下来,又要花钱调整,重新再设计。继之而起,细则再度下来,房型要调整为90平方米。这位总经理开始心疼自己这么一个好地段的项目,他实在想不通如何才能达到平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