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2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被誉为“鸟巢”的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目前主体结构已经显现雏形。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副总工程师邱德隆博士介绍,支撑这个重达4万多吨钢结构的24根钢柱,其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了一种叫做Q460的高强钢材。该产品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包括“鸟巢”在内的所有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钢材全部实现国产化,成为奥运工程建设自主创新的一个亮点。
按照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北京积极落实“科技奥运”理念,把筹办奥运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关各方成立了奥科委,建立了咨询专家库,组织各相关领域400多名专家,为奥运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和咨询服务。科技部特别设立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4年来累计投入1亿多元,资助科技攻关项目60多个。目前,在北京奥运场馆尤其是11个新建场馆建设中,从结构设计到新型材料、从施工工艺到质量检验标准等各个方面,许多关键技术都来自自主创新,有些成果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鸟巢”钢材焊接的焊缝总长达30多万米,其中现场焊接焊缝长达6万多米。按工期要求,近一半现场钢材焊接要在2005至2006年冬季进行。这段时间北京室外气温常在零摄氏度以下,而焊接一般要求在零摄氏度以上的“正温”条件下进行。面对难题,科研人员迅速展开“负温焊接实验研究”,最终制定出了在零摄氏度以下的“负温”条件下进行焊接的准确参数。目前,国家体育场建设项目已先后申请“国家体育场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完成了一批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奥运会场馆设计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要体现现代建筑先进理念,这给奥运场馆建设带来很多技术难题。与“鸟巢”毗邻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覆盖一种叫做ETFE的膜,是目前国际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十分复杂的膜结构系统。
报道称,这种透明的膜结构在科学利用自然光的同时,伴随光的射入,馆内温度有时会超标。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种能反射光线的“镀点”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将1亿多个圆形“镀点”按照不同密度分布在“水立方”屋顶和墙面上,让太阳光根据不同需要进入室内,成功实现了光热平衡。
在奥运场馆建设中,先后形成了20多项新标准、新规范。2005年底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的“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技术规程”,成为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第一部标准。“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专项验收标准的编制完成,不仅保证了奥运工程施工按计划推进,而且为同类建筑提供了范本。(阎晓明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