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诸多因素的结合,导致一个中强级别地震造成超级巨大的伤亡
本刊记者/方玄昌
“这一部分地质构造带在比较长时间内不太可能再发生规模巨大的地震了,因为这次世纪大地震及其后几次剧烈余震释放出了太多的能量。”
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之后,全球很多地震学专家如此断言。
然而,“不发生规模巨大的地震”并不等于该地区在地质学上就安全了。2006年5月27日,当地早晨5点54分,印尼首府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再次轻轻抖动了一下。
里氏6.2级(另一说是5.9级)。从强度、或者说是震级上来说,在当地属于很普通的一次地震。它释放的能量仅仅是上次大地震(9.2级)的1/32000,或者是约等于上次大地震最大一次余震(8.7级)释放能量的1/5000。
但截至记者发稿,这一“小小的”地震已经造成了至少5427人死亡、3.5万座房屋等建筑倒塌、近20万人无家可归。
“普通”地震发生在“特殊”位置
“历史上,这样大小的地震造成这样规模的伤亡和破坏很少,但还是有几次类似情况。如果同样的地震发生在中国,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也是可能的:假如上次(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的地震达到6级以上,那么造成的伤亡也有可能像这次印尼一样严重——它也是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深度的地震,仅有5.7级,却造成了近20亿人民币的损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学专家刘杰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
并不算很强的地震却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刘杰总结出主要的三个原因:震中人口稠密;震源比较浅;受灾地区经济不发达,建筑物质量比较差。
“其中,震中正处于人口密集区很要命。对于印度尼西亚来说,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很平常;但以往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海底以下,或者是在海岸边界带上,而这次地震却直接发生在陆地上。地震的破坏随距离衰减很明显,如果震中在海岸边,哪怕是离人口密集区距离再远上10公里,灾区所受到的破坏就会小很多。”刘杰说。
而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倪四道教授则强调了第三个原因:“1994年,美国加州发生了一次6.7级地震,震中也是在人口密集区,但由于该地建筑物抗震能力比较大,最终死亡人数不超过100人。而印尼这些地区的建筑物过于落后,5级地震时就会倒塌。中国的云南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震源浅是小地震造成大伤亡的主要自然原因。据倪四道介绍,最浅的地震其震源仅在地下5公里左右深处,最深的则达680公里。一般陆地地震比较浅,大都在10~20公里深处;海洋里的地震则比较深,一般在数十到数百公里。“震源深的话,其能量在传导到地面的过程中会被岩石层吸收掉一部分;而震源浅时,能量比较集中,破坏力明显会大得多。”
来自中科院地球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的何建坤研究员则给记者介绍了另一个自然因素:“同样震级的地震,破坏力大小还跟地球物理方面的很多因素有关。不同的震源机制,地震波发送到地表的方式也不同,它造成的破坏类型也不一样。”
当然,作为“地震三要素”之一的地震时间(另两个为震级和震中)也左右着伤亡数字:地震发生在周六凌晨5时多,多数居民仍在睡梦中,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
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一场灾难:诸多因素的结合,导致一个中强级别地震造成超级巨大的伤亡
各自为政的众多地震
引人注目的是,在5月27日印尼发生地震的前后,周围一些太平洋岛国也相继发生了相近强度的地震,但它们都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这么短时间内产生这么多中强地震和强地震,是否很不正常?
“对于环太平洋这些岛国来说,发生地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倪四道说,“从大的时间跨度来说,近期这里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频度也不算太异常。”
6级以上的地震,尽管在中国发生得并不太多,但对于印尼等地球构造带周围的国家来说却是家常便饭。有资料显示,从1900年至今,全球平均每年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1次,7级以上的地震是18次,6级以上地震是134次,5级以上地震是1300次,4级以上地震是13000次…… 而实际发生的小地震还要多,因为有很多地方地震台网覆盖不到,漏记了一些地震,震级越小的地震漏记越多。
“实际上,造成这次大损失的6.2级地震,以及于次日相继发生的汤加地震(6.7级)、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地震(6.2级)均属于这一带比较正常的地质活动。但2005年3月28日发生的8.7级地震(被认为是2004年超级地震的余震)和今年5月4日在汤加发生的8.1级地震,都说明2004年底那次大地震以来,太平洋这个边界带进入了一个活跃阶段。”刘杰说。
有报道说,5月27日印尼地震,以及近一个月前发生的汤加地震,都与2004年底那次超级地震有关。但倪四道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很多都发生在上次大地震震中之外一千到数千公里,已经超出了那次地震的影响范围(一千余公里)。” 倪四道说,后续地震如果发生在上次大地震的破裂区以内,被称为是余震;发生在破裂区以外附近的,则被称为是触发性地震;发生在破裂区以外很远的,那就是没有关系的地震了。
预报地震依然艰难
与上次大地震不同,这次印尼地震之前,附近的默拉皮火山已经开始喷发火山灰;而地震之后,火山喷发烟灰的频度大大增加了。
火山与地震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系?这再次引出一个老话题:地震是否可以被准确预测?
“较大的地震有时会诱发附近火山,但火山是否能引发大的地震,现在还找不到证据。”倪四道说,另一方面,由火山喷发的情况来推断地震,现在也还办不到。“地震的晚期预报问题是世界上至今没有克服的一个难题。现在人类正在往这方面努力,各国都在布置形变仪、地变仪、地磁仪,以及一些温度、水位的测试仪器。现在看来,地震之前是有一些朕兆,但还很难准确预测地震要发生的时间、地点。”
刘杰也介绍说,从国内来说,6级左右的地震预先可以有所察觉,但要准确预报还是很困难。一个6级左右地震,其破裂区是一二十公里范围,它的孕震区(孕育地震的区域)也就是大约100公里的范围。从地学角度来说,这个范围还是很小,除非在这个区域刚好有监测台,否则预报难度就太大了。如果是7级地震,其孕震区范围将达到三四百公里以上,预报工作相对就比较容易一些。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