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日电 据《市场报》报道,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一旦越过这条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91.1%的人按揭购房,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50%以上。
他们由于背上沉重的还贷包袱,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敢轻易更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故事1 单身房奴:
父母替我养房子,谁养父母?
“饭局?你请客我就去。”“泡吧?不好意思,我最近晕酒。”每当有朋友约Suzy出去玩时,原本是派对动物的她高高挂起免战牌,宁愿蜗居在那空空洞洞的新房里。大学毕业后,Suzy过五关斩六将得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成为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当时,Suzy和同事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套小房子,每月1200元的房租。Suzy经常和朋友吃饭、泡吧、旅游,一个人的生活过得逍遥快活。
落户上海的第二年,Suzy非常想正式在上海落户,成为上海人。于是,她壮起胆子,毅然以1.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下了上海内环以内一套99平方米的公寓房。这套房子总价120万元,首付40万元,月供7000元。 买房后,Suzy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她再也不敢随便买衣服和化妆品,也不去泡咖啡馆、酒吧,每天一下班就窝在家里,连以前最心爱的时尚杂志都放弃了;由于薪水不够开销,她每月只能靠母亲汇过来的几千元救急。
Suzy也想过要把房子租出去,另外再租市郊的二手房,可挂牌后才发现,自己这套房子的租金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扣去自己二手房租费,每个月也增加不了多少额外收入,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年半载,而是漫漫20多年。Suzy说:“今天父母替我养了房子,明天谁来养我的父母?”
编辑点评:通过高考进入大城市——毕业后留在上学的城市工作——两年后由父母或亲朋好友协助凑足首付款,然后开始城市“负翁”的生活。在年轻人当中,这种生活状态已经越来越普遍。北京市建委曾在2004年底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购房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在所有年龄段中,21—30岁的购房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8.8%,已经成为购房的中坚力量。
通过家庭资助,这些年轻人进入了房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如愿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由于工作年限不长,积蓄不多,无论是生活变动,还是利率变化,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故事2 已婚房奴:
养得起房子,就养不起孩子
“我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自己像杨白劳似的,欠了人家一屁股债。”吴飞是北京一家外企的职员,31岁的他去年买了一套总价67万元的住房,首付30万元,月供2500元。买房前,已经工作6年的他“居无定所”,搬家都搬过好几回了,但是考虑到要和女友结婚必须有房子,所以去年“全家举债”淘到一套尾房,就此也把吴飞一家套在了房子中。
吴飞的新家位于北京市北五环之外,一进门以为走进了刚搬空的房间,虽然经过简单装修,但是“家”的感觉却不旺,20多平方米的客厅什么都没有,房间也只是摆了床。吴飞说,因为供房的压力,他们目前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家具和电器,搬进新家后惟一添的两大件是一个54厘米的电视和一个冰箱。
吴飞今年已经31岁了,远在老家的母亲已经开始念叨抱孙子了。“不敢生。”这是吴飞给出的答案,“房子还压在身上呢,再生个孩子,我就别过日子了。”
编辑点评:30-40岁正是一个人人生和事业的稳定期,并且通过多年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才应该是购房者的主力。但事实的结果是,买房后,他们却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房贷、医疗、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父母的养老费用几乎压得他们难以喘息。因此,买房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