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那些持币而待房价调控的人们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从北京到深圳,持续狂奔的房价列车又把他们甩在了身后。这些人似乎只有两个选择:买票上车或是被甩得更远。
而买票上车者就有了一个新名字:房奴。
他们是住房的奴隶,也是消费的奴隶。他们被裹挟进了政策引导和消费主义搅动的漩涡而无法挣脱,被迫以提前消费和超前消费,加入抬升房价的合力之中。
不能太多指望地产商的自律或是消费者的自省。如果各级地方政府本身仍勤于充当市场的逐利者而吝于担当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者,则从“国八条”到“国六条”,都未必是楼市的救世福音。政府能否摆脱弃责和逐利的惯性,也许才是能否勒住脱缰烈马的解决之道
购房改变生活
在一项针对购房人群的调查中,购房后幸福感增强的人不到三成,更多的人感觉“压力倍增”;另有30%的人对购房行为“感到后悔”。他们因买房而被迫改变了生活,从而拥有了一个新名字——“房奴”
每月到了20日,张颖都要向银行的账户中存入3800元。这是她交给银行的房贷按揭款,几乎是她月收入的四分之三。而还贷期长达20年。这只是漫漫长夜的开始。
买房前后“两重天”
类似张颖这样的购房者,他们的生活可以用“买房前”和“买房后”来划分。
买房前,张颖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个人吃穿用住后还会有一些节余。但是在买房后,日常的消费,能节省就节省,不是必须的开销就一律取消。最重要的是,往日那种从容应对生活的良好心态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压力、矛盾、迷惘”,她用这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买房后的状态。
在北京,仅2005年前11个月,就有25.4万人加入到购房大军中。而这还是受到2005年出台的加息和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之后的情况,相比于2004年的同期,这一数字要少了10%。
尽管在这每年新增的数十万购房人当中,房子带来的感受各有不同,但类似张颖这样的购房者却并不在少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月供的份额却在总收入中比例过高,以至于应付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媒体有人给这批人起了一个新名字——“房奴”。
刚看到“房奴”这个词的时候,张颖心动了一下。“这就是在说我。”
张颖的朋友——刘欣,状况稍好一些。本来夫妻两人已经有了一套60平米的两居室,但是因为打算要孩子,他们又购置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新房。新房子的月供占据了两人收入的一半,“如果说以前还能稍有积蓄的话,现在完全成了‘月光族’。”刘欣说。但毕竟,居住新房子更加舒适,刘欣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有不少幸福感。
刘欣应该感到幸运。毕竟,在一项针对购房人群的调查中,购房后幸福感增强的人不到三成,更多的人则是感觉“压力倍增”,另有30%的人对购房行为“感到后悔”。
透支的欲望
2004年,李普(化名)大学毕业,进入一家金融企业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2006年4月,他也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通过高考进入大城市,毕业后留在上学的城市工作,一两年后由父母或亲朋好友协助凑足首付款,然后开始城市“负翁”的生活。在年轻人当中,这种生活状态已经越来越普遍。北京市建委曾在2004年底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购房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在所有年龄段中,21~30岁的购房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8.8%。
这一结果出乎不少人的预料,本以为30~40岁正是一个人事业稳定期,并且通过多年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这群人才应该是购房者的主力。但事实的结果是,这个年龄段的购房者只是24.2%,比前一年龄段的低了14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在刚毕业不久之后就选择买房,李普给出的答案是,希望能有稳定感,同时也避免了合租房屋时的不少麻烦。当然房价持续上涨也使他急于尽早下手。
2004年,张颖和男友看中了靠近中关村的一个楼盘,本来两人已经确定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不料一夜之后,售楼小姐告诉她,这套房子已经出售。在售楼小姐的说服下,张颖转而选择了一套160平米的房子,这个房子总价100多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可承受的范围。但是看到就在同样的小区,同样的房型每月的租金竟达到8000元,张颖决定出手了,在借了亲友10多万元后,她凑足了首付款。
和男友咬牙坚持还贷一年后,张颖拿到了新房的钥匙。而此时,张颖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先是男友分手,同时工作也进行了调整,她开始为自己当初的决断苦苦支撑。
“房奴”有没有未来?
已经成为有房族的李普每月需要还款将近2000元,几乎占了收入的一半,但他觉得还能承受,毕竟单位每个月有500元左右的公积金,同时自己还有一些兼职可以不定期地增加一些收入。“我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收入也会慢慢提高,还款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小。”李普预测说。
北京市建委曾有的一项统计也表明,购房对象中,可承受月供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的人的比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3000~4000元的增长幅度最大。而可承受1500元以下月供的人则在减少。
但对于张颖来说,则没有那么乐观。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她报考了在职硕士,一边读书一边上班的生活让她备感疲惫,因为有了月供的压力,她也不敢轻易换工作,因为薪金必须达到一定额度的要求。这也让她失去了几次从事自己更喜欢的职业的机会。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