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山雨已来风满楼。
“这是迟早的事情。”5月17日上午,在被问到宏观调控是否会再次来临的问题时,京城一位地产商这样对本刊记者说。果不其然,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这样一条新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的六条针对性措施。
很快,在一些地产记者的MSN上,就已经出现了“国六条”的字样。第二天,全国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解读新出的“国六条”,并声称新一轮的地产宏观调控正式全面启动。
上一轮调控失效?
确切地说,近年来政府对于地产的宏观调控起始于2003年中。从“8·31大限”、央行调息,到“国八条”“新八条”和“七部委八条”,以及后来的一些财税和金融政策;再到现在的“国六条”,可以说,调控手段和政策一直未断。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在这些政策作用下,市场上曾经出现了很长时间的观望,但观望之后房价依然面临上涨的压力,主要城市房价上窜迹象明显。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4月底,中国大陆完成商品住宅投资额同比增长22.6%。与此同时,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房价仍在高位运行。而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9%。
“国家一调控,房价就上涨。”京城一位地产商将最近一轮房价上涨归因于上一轮调控。
这位地产商以北京为例向本刊记者说,政府说限制别墅等高档住宅的发展,于是郊区的别墅全卖火了;政府又说三环以内不再批新地,于是三环以内的房子全涨价了;现在政府要积极发展二手房市场,于是京城的二手房又开始疯涨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评论员对本刊分析说:“近两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许多在结果上导致消费者做出了不合理的消费决策。”
“2004年的宏观调控以及2005年春的房地产新政,在为房地产热降温上,我认为基本上是失败的。”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近日指出。
陶冬认为,此前的宏观调控只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制止银行贷款流向地产商。“这对个别小地产商可能是致命的,但对于资金充沛的大地产商而言,反而为他们趁机扩张提供了方便。海外热钱也在此时顺势进入了中国房地产市场。”
“2005年的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基本失败。因为2005年国务院宏观调控目的是稳定房价,但实际结果没有达到,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甚至接近20%。”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易宪容教授从调控结果上对本刊记者分析说。
在易宪容看来,两年的地产宏观调控实际效果如此之差的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判断不明确,从而没有决心来调控这个市场,也就不可能用有效的市场工具来调控。
而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袁钢明也认为,从去年“国八条”颁布以来,宏观调控从土地供应和房地产信贷投资两方面对房地产业进行了调控,“现实的情况是,中央制定的这些措施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上已经大打折扣,所以说调控失效。”袁钢明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