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沪平之所以能够进入我们的视线,不仅仅因为他是个上海人,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却又默默无闻的上海人。作为一个地产经纪人,经曲沪平之手从银行贷出的房款多达4个亿,涉及的房产达100处,其中有1.26亿的房贷甚至根本就连抵押都没有。
曲沪平的故事是一个标准的上海地产投机商的故事,也是一个上海滩再一次成为外国冒险家乐园的故事。故事具备了一切大众关注的要素,外资、炒房、银行、骗贷、腐败、勾结等等。
当然,曲沪平则是一个符号,一个普通的上海职员,故事的真正主角应该是他就业的优佳投资公司,而优佳又是一家注册只有15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营就是房地产的经纪。故事其实也很简单,通过各地收集的身份证,优佳以个人名义完成购房手续,获得银行放贷,然后又由公司分期付款,名义上是经纪,实际上就是自营。优佳公司的资金又来自何处呢?全部都来自浦东发展银行。事实上,如果不是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的要求之下银行内查,浦发行还不会发现居然涉及曲沪平的房产有32处没有抵押;如果不是担心这1.26亿的房贷血本无归,浦发行还不会全面排查紧急收贷;如果不是全部排查的话,就不会发现世纪滨江一套900平方米左右的豪宅居然在评估中价值1个亿。换句话说,仅此一次,即使按七成放款,银行就放出去了7000万,而市价最多只值4000万。
曲沪平的故事大多发生在2004年至2005年间,而这段时间,又正是中央房地产调控矛头直指上海的时间,风声如此之紧,交易却如此的从容,可见故事后面的故事只会多不会少。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房地产的价格越调控越高呢?上海警备区的一位宣传干部给水皮打来电话探讨上海的房价时特别难过,以目前的房价,上海的公务员不吃不喝30年才买得起房,难道这是真实的供求状态吗?
水皮一直认为房地产市场兼具消费和投资两大特征。作为消费品,供求必须受制于或收入或价格。但是从现实看,上海的房价上涨了三倍,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超不过30%,从居民的消费能力而言根本不可能支持房价的涨幅。支撑房价上涨的力量只能来自于预期,而预期其实就是透支未来,这就是投资的特点,而投资和投机是没有清晰的界线的。曲沪平的故事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就像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导致股市非理性暴涨一样,推动上海以及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房价上涨的力量其实正是来自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银行资金。不清查这一块资金,收缩银根就是扯淡,而不收紧银根,指望房价下调同样是扯淡。上海的投资者都知道,2001年6月上证指数创出2245点后回调,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央行部署清查违规流入股市的资金。资金是股市的血液,同样是房地产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管住银根,2006年一季度放出1.26万亿的贷款已经说明了问题。所以徐滇庆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要空置率下降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抓几个银行行长,而水皮也建议温家宝温总理借鉴当年朱镕基总理的办法,摘几顶银行行长的乌纱帽。
国务院调控房地产的六点意见出台之前,市场流传房贷首付要提高到五成的说法。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的主持人请水皮去直播现场评论真实性,水皮直言不可能,因为如果这样,那么,对于房地产市场就是灭顶之灾,对于消费者则是雪上加霜。此前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水皮也提请国务院注意区分消费者和投资者出台区别政策,直言立法禁止炒房。坦率地讲,国务院六点意见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调控意见,总体上和国八点是一致的,但是突出了区别对待的政策,明确了“有保有压”的方针。因此,银监会的房贷新政出台之后,北京电视台再次邀请水皮预测。水皮指出,银监会所谓的实质性首套住房消费贷款,区别的就是非自用型购房贷款,这正是对于消费和投资的区别。更可喜的是,银监会首次明确多套房屋以及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等属投资和投机需求,大幅度提高首贷比例,首贷的比例有望提到五至七成,这对于抑制投资需求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房地产市场发烧,病根在银行,要消炎,首先就要拿银行开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