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企业除了要能建立一套有效的产品营销、文化整合、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外,还要能够善于借助外力,比如政府间对话的感召力,相关公关团队的影响力。
日前,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透露,联想在美国遭遇“采购门”事件。美国国务院因联想为中国公司,宣布将不会在机密领域使用联想PC.此事引起了联想方面的强烈不满,并认为在事件的背后,存在着政治、经济等相关诸多复杂因素的左右。联想在美国遭遇的这一不公正待遇,显示出美国在对待中国企业的态度上既不友好,也过于敏感和警觉,这不仅不利于我国企业今后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还将伤害和影响到其他国家和企业对美国市场的看法。
显然,中国政府就不会因为微软是美国公司,而宣布不在机密领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美国的这一做法,不但违反了国际贸易的平等、公正性原则,也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塑造的“开放的市场环境”相抵触。
实际上,类似事情并非偶然。早在去年就出现了“中石油竞购美国尤先科失败”的案例,在失败的背后也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左右。
而今年联想再度遭遇“采购门”事件,进一步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市场拓展,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同时,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了解不同国家和市场的客观因素,还应当具备政治细胞和嗅觉,学会借助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合作式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崛起,规模和实力日趋提升,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增长模式的全面认知和了解,而对中国企业采取了排斥甚至是压制的态度。这显然是与市场操作法则相违背的。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扩张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和方法,来合理而有效地宣传自己,表达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和真实意图之外,也迫切需要相关国家能够采取开放的姿态来吸纳和了解中国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规避和防止相关非市场因素的风险。
联想作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典型代表,不仅在美国上演了“蛇吞象”的经典战役,还成功借助美国的收购项目,迅速转型定位于国际化的企业,并将总部搬到美国,借此机会全面融入当地市场,拓展全球网络,树立品牌形象。应该说,当目前中国许多企业的国际化扩张还停留在简单的加工、贴牌等低水平贸易合作时,联想已经实施了走出去,走进去等相关战略,很好的实现在各地市场的精耕细作。所以,此次联想的遭遇,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为今后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如果说,联想在此事件中存在责任的话,就在于其太过专注技术研发、针对性产品拓展、营销网络布局等相关市场因素的提升和打造,从而忽视或轻视了对当地政治气候、宏观经济环境等非市场因素的关注和把握。最终,出现了“以产品赢市场”的经济学原理遭遇政治等人为因素的强烈挑战。
在寻找社会舆论和政府部门支撑的同时,联想也应该努力补全短腿。
毫无疑问,今后的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企业除了要能建立一套有效的产品营销、文化整合、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外,还要能够善于借助外力,比如政府间对话的感召力,相关公关团队的影响力。实际上,多年来,在诸多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就善打“政府公关牌”,像空客、波音、微软便是典型案例。笔者相信,在今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扩张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公正的待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来,联想遭遇此事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它可以让许多企业都提前醒悟并警觉起来。
(来源:新京报,作者:浙江大学科技中心专家顾问沈闻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