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电 最新一期《中国经营报》报道,该报记者在国家统计局内部得到证实:该局目前打算先选择几个试点城市,由国家统计局代替地方直接进行试点城市关键经济运行数据的核算,并形成统计结果。国家统计局之所以试图进行直接核算的试点,其核心原因仍在于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挤干可能存在的水份。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以GDP考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习惯,在地方关键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核准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水”。
报道援引一位国家统计局内部人士的话说,2004年地方核算的GDP总量实际上就与中央最终核准的数字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时,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然高出3.9个百分点,造成的GDP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而上海市也曾出现过由行业GDP比例倒推与GDP总量不符的情况。
此外,在一些敏感的数据上,国家统计局与地方统计局所得出的数据也经常差距巨大。对于今年一季度北京房产的增幅的统计,两者就曾有明显出入。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建委联合统计的数据,增幅为17.3%,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却只有7.3%,两者竟然相差10个百分点。
按照现行《统计法实施细则》,国家虽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但是推行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恰恰由于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为地方干预统计数据打开了一道口子,因而出现地方政府为凸显政绩,给GDP注水等统计虚假现象。
对于这一问题,前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专门曝光了30多起地方主要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失真”案例。李德水甚至表示,虽然国家统计局不会掀起所谓“统计风暴”,但对地方统计数据的不准确问题也不会“只下毛毛雨”。显然,正在酝酿的“直接核算”试点,既不是“风暴”也不是“毛毛雨”,而是改革统计核算体制的切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