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电 “经过5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国防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军工经济迅速壮大,国防科技工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对记者说,“一个由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行业为主体,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人民日报报道说,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200秒热试车成功,L15猎鹰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枭龙全状态飞机04架冲上云霄,ARJ21新支线飞机全面进入试制阶段……“十一五”开局,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捷报频传。
据介绍,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现代化国防科研体系,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中国国防科研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造升级,军工技术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配套的国防科研体系。在军工系统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中国军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大批民口企事业单位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坚实的配套力量。攻克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成功,完成了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研制,掌握了超大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材料、信息、生物、化工、光机电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军民结合高新技术的先导和辐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
通过国防基础科研、军工技术基础和民用专项科研等科技计划的成功实施,中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35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0余项,载人航天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制约武器装备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先导作用,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由跟踪研仿为主转变到自主创新为主,把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张云川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全面推动转型升级成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据了解,未来15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实施“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大飞机、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项目,力争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军工制造技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等方面实现跨越,建成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