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公众参与能否破解环保困局

2006年05月18日 14:51

  5月16日新闻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将制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对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保进行立法保护。

  从道理上讲,公众是环保问题的受害者,也是环境所有权的拥有者,当然有权对破坏环境的“侵权行为”说“不”。确立环境的产权概念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并用于司法实践。因此,政府出台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给民众“维权”提供有力的支撑,实为环境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有了法律规章,就能很好地破解环保困局了吗?

  看看最近的一则消息。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4月1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暂存了一年的1050万吨造纸污水因遭遇强风集中泄污,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淹没,57户村民受灾。经调查,本次险情是在理应同步配套的污水处理厂迟迟没有动工的情况下,乌拉特前旗政府为不让企业停产,擅自改变暂存池设计直接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明确要求,法律规章的强制刚性,并未阻碍环境灾难的步伐。

  实际上,许多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与其说是被法律遗忘的角落,不如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专家指出,在多数情况下,检察机关能够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主动介入环境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不可行,并且也有过先例——2003年某市人民检察院以公诉人的名义起诉当地一家炼油厂,获得胜诉。但这样的诉讼又有多少?

  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不少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污染企业的“保护伞”与“利益攸关者”。据报道,今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在淮河流域抽查的50家企业中有36家超标排污。此前国家投巨资对淮河“治污”,但淮河并没有因此变得清澈。环境污染事件数量的上升,根子就在一些排污企业因受到层层保护而“动不得”。

  因此,时下环境保护的困局,是久禁不绝的“地方保护主义”,是错误的政绩观和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与排污企业的“猫鼠游戏”中,“猫”对“鼠”的围捕因不愿为、不作为而效果不佳,甚至出现“猫鼠一家”的情况。其结果是,在国家提倡科学发展、对环保问题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加以改善时,环保问题并未因此而极大改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公众参与这种自下而上的环境保护渠道,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保护途径,但推动的作用和效果似不容乐观。

  破解环境保护的困局,需要民众的参与,更需要政府主动、积极介入。如果地方政府不能真正在环境保护中担当责任,如果法律不能真正在执行者手中成为维护规则的武器,那么即使今天我们可以立法保证民众参与环保的权利,可以依法起诉政府部门“不作为”,却依然难保法律的“程序”会在执行中走形,或在实施中走过场。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陈鸿)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