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评论:在炮轰中保持清醒

2006年05月16日 17:36

  电影《无极》如今已经成为连续剧,但它不是在电视而是在报纸上连播。这个“报纸连续剧”比以冗长而著称的韩剧还要长,从1月份延续至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虎头蛇尾的“馒头事件”和骑虎难下的“环保事件”堪称两大高潮。前者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后者:一边厢建设部副部长怒斥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一边厢云南迪庆有关部门表示剧组在影片拍摄时是注重环保的;一边厢剧组声明“在拍摄后留下器材和资金等用于恢复当地自然景观”,一边厢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爱明表示“可以肯定没有一分现钱留下,也没有留下所谓的摄影器材”。没有哪部连续剧比这更加扑朔迷离、更加后现代,它所吸引的眼球恐怕不会少于电影本身。

  从国家到地方,环保、建设、林业、宣传、广电等部门陆续介入这一事件。“绿色影视”的共识逐渐形成。但围绕这次事件的责任归属,专家和各方人士却混战一团,而“群众演员”的表现尤为特别。《无极》剧组在“馒头事件”和“环保事件”中的角色不尽相同,先是“原告”后是“被告”,但命运却殊途同归,都陷入到一场被炮轰的口水战中。尽管这一次的环保问题牵涉到了多个方面,但《无极》剧组几乎吸引了所有火力。

  公众的态度自然缘出有因。这还得从头道来,《无极》影片本身早就引发了评论争议,其中以负面评价居多。随后“馒头事件”出现,最初是陈凯歌和胡戈的对决,后来成了精英文化和“恶搞文化”的对决。虽然在法律上《无极》剧组确实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实在没必要去较这个劲,引发大众的反感。此次“环保事件”《无极》剧组在法律上处于守势,公众发起反攻也就毫不意外了,正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次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焦点,固然说明生态问题的重要,却更多缘于公众对《无极》剧组的不满。

  在“馒头事件”中,《无极》剧组和胡戈各取所需:前者赢得“眼球效应”,后者赢得公众支持。但在“环保事件”中,剧组和公众却面临着双输的局面:当初剧组对胡戈进行“有罪推定”,如今也面临同样甚至更为严厉的待遇;过分针对《无极》进行炮轰的公众,则有可能在狂欢之中忽略了作为核心的生态问题。相比之下,13个藏民的行动更值得关注,他们主动来到拍摄《无极》的地方,无偿为天池做清除垃圾和恢复草甸的工作(见《法制晚报》2006年5月13日)。

  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直接去现场从事这些义务工作。对于公众而言,应该在一片众声喧哗的口水战中保持清醒,真正围绕环保这一核心问题,敦促监督有关方面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归属,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讨论“绿色影视”的细则,而不是将炮火全部集中在某一个目标身上,反倒把环保缩减成干瘪的口号。对于《无极》剧组来说,需要在法律和文化之间寻找到合适的位置,而不是既无视公众文化的力量又忽视法律和文化对自己的反作用力。

  王晓渔(上海学者)

  来源:新京报

 
编辑:陈国青】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