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5日电 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提前到来,“十一五”期间应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
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三大差距:人均数量差距;质量差距;我国许多企业没有专利技术
记者:目前,国外企业纷纷通过知识产权竞争“抢滩”中国市场,我国自主创新面临严峻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田力普: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确实存在三大差距:
人均数量差距。以发明专利为例,据2005年统计,我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7万件,在世界上能排到前四位,但人均专利拥有量世界排名则在八九十位,非常靠后。而在这17万件中,还有一半来自外国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美国在中国申请专利,每年的增长量都超过20%,2005年申请量已超过2万件。
质量差距。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较高。我国个人和企业申请的每100件专利中,发明专利只占18件。而国外的申请,每100件有86件是发明专利。我国个人和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中,最集中的领域是中药、非酒饮料、食品,前3位都是吃的喝的,第四位是中文输入法,这四类专利共占79%,而国外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高科技领域。
中国许多企业没有专利技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多数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状态,甚至靠仿造过日子。
记者:我们也有像深圳华为公司这样的企业,累计申请国内专利近7000件,是国内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还有海尔,每天申请3件专利,每年1000多件。
田力普:是的。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值得我们钦佩和感到欣慰,可这样的企业在我国确实太少了。我国17万件发明专利申请中,有一半来自国内,其中约40%是个人申请,仅有2万至3万件是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申请的。这与我国数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比例太小。
知识产权成为部分跨国公司打压竞争对手、谋求更大利润的主要工具。我国企业接连遇到种种知识产权纠纷,它们在知识产权争端中开始学会应对
记者:您曾透露,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增加,有些企业和个人还不是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会对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田力普:上世纪80年代,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是日本、韩国,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337调查”成为继反倾销调查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主要路障,美方已启动的111个调查中有1/3以上涉及中国,索要专利费用和赔偿额动辄数以亿计。
知识产权已成为部分跨国公司打压竞争对手、谋求更大利润的主要工具。目前,跨国公司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我国发明专利总申请量的30%,日益密布的专利“陷阱”将成为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反观国内,由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境外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较低,接连遇到种种知识产权纠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商标抢注问题。
记者:这方面我们吃的亏还真不少。近来备受关注的天津“普兰娜”商标专用权国际之争历时3年,其海外艰难的维权经历,向国内企业发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预警信息。
田力普:吃一堑,长一智。过去几年,我国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争端中也开始学会应对,比如去年1月,历时近3年的美国劲量公司状告中国电池企业的337案件终有结果,我方胜诉的关键是中国电池企业在无汞碱性电池方面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
引导监督企业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自觉保护知识产权,形成良性约束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
记者:温家宝总理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但现在企业创新动力显然不足。您对此有何评价?
田力普: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漠,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许多企业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忽视了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其次,由于知识产权工作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导致许多企业不愿在知识产权上搞投入。这种淡漠还表现在对他人权利的漠视上,一些中小企业原创性、自主性产品较少,什么有市场就模仿什么。
其实,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应是企业的明智选择。大家都热衷于“仿”,创新从何谈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是技术进步的过程,是一个速度、结构和效率的综合提高过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缺乏创新能力,企业没有发展潜力。一些靠“克隆”和“仿冒”的企业,在出口时频遭贸易摩擦就是明证。引导监督企业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自觉保护知识产权,形成良性约束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
完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保护和鼓励发明人、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创新热情……这方面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记者: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政府应有哪些作为?
田力普:保护知识产权是个世界性问题,对此要历史地看待。中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只有短短20多年,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
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工作强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也很明显。现已形成了符合国际规则、门类较齐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司法双轨运行的保护机制,加入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今后,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保护和鼓励发明人、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创新热情。
记者:您能否预测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前景?
田力普: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已提前到来,中外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之间的纠纷都呈上升趋势。这就在“十一五”期间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尽快通过努力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让它成为一项有效的法律制度,来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当前中国部分地区和领域侵犯知识产权问题还很严重,随着打击力度加大,犯罪分子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更隐蔽,一些国际上的犯罪团伙也有向中国境内渗透之势,保护知识产权面临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这方面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龚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