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十日电 题:换个思路解中国宏观调控难题
——访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
中国央行四月二十八日宣布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后续影响仍在发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一举措对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影响。不过,他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性,已然降低,应该换一个思路解纾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难题。
刘伟开出的药方是:更多地考虑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结合起来,把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结合起来,把短期管理和长期管理结合起来。而落实到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上,尤其应该注重财政政策。
中国一季度GDP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十点二,这是承接进入加速经济增长后第五年所取得的高速度,实属不易,“十一五”开局算得上良好。但是,这位长期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家也慨叹:中国经济发展还是让许多经济学家跌破眼镜,让人参不透。
刘伟说,按照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经济的加速增长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而中国的问题,既不是加速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也不是“滞胀”,而是加速增长与通货紧缩或者低通胀并存。
此外,利率虽已调至低点,但居民的储蓄意愿仍然强烈,存款的增长率长期高于贷款,说明货币流动率陷阱已经显现;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高速增长,产能过剩或潜在的产能过剩已经出现,但投资的势头依然不减,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影响,社会和居民的消费增长较慢等。
对于这些现实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刘伟认为,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据经济学教科书照单抓方,而要考虑中国现实予以综合治理。落实到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上,重点应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尤其应该注重财政政策的作用。
刘伟说,概括而言,在财政政策的强化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通过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和适度的财政政策来鼓励消费和抑制投资,解决总需求中的结构矛盾。
其二,强化财政政策尤其税收政策的作用。刘伟认为,中国目前应该实行的税收政策,还应鼓励生产,促进就业,但对不同的部门和商品,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税率加以调整。
其三,财政政策的实施,应该有助于社会公平,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其四,财政支出政策应和财政收入政策相结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对症下药,松紧搭配。
刘伟表示,高速经济增长不仅是中国建构小康社会所必需,也是解决发展道路一系列矛盾(诸如二元结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供需关系、国际收支平衡和社会保障等)的急需。因此,应开拓思路,考虑不同政策间的结合,形成合力,以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