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0日电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慢性疲劳症候群”是一种令人痛苦、沮丧的疾病,患者会出现极度的疲惫,也无法因休息而获得改善。个人的身体功能在发病之后明显降低,而一些生理或心理活动常会使症状更加地恶化。
截至目前,慢性疲劳症候群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基本上,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症候群”的患者必须合乎下列两项标准:1、重度的疲劳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并已经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2、下列8种症状中,至少出现4种以上:包括注意力或短期记忆力明显变差、喉咙痛、淋巴节疼痛、肌肉酸痛、多处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头痛、愈睡愈累、运动后的疲倦超过24小时。
除上述8大重点症状外,常出现的各式症状,还包括腹痛、腹胀、胸痛、慢性咳嗽、腹泻、头晕、眼睛或口腔干燥、耳痛、自觉心率不整、下颚痛、恶心、盗汗、晨僵、呼吸急促、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以及如焦虑、忧郁、坐立难安、恐慌等的情绪障碍。
慢性疲劳症候群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以减轻症状严重度为目标,如果希望在短期内能完全重拾以往的健康状态,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临床上发现,若患者期待能迅速康复,结果却发现事与愿违时,常导致病症加剧,徒增患者的挫折感,日后的病情也变得更难处理。
适度的运动有益身心健康,患有慢性疲劳者也不例外。此外,患者必须清楚应该做多少运动,并在何时停止,最好能规律地从事某类轻度的运动,例如每日快步走或骑脚踏车达30分钟,切忌因运动过度而加重疲劳程度。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评估患者不同的症状而开各种药物,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给药时必须从低剂量开始再慢慢调整,常用药物包括止痛药、抗忧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过敏药物。(赖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