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一家药房的药剂师约翰·彭伯敦,非常热衷于配制混合饮料,他一直在探求一种不含酒精而富有营养的补品饮料。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达到了这个愿望,成功地配制出一种不含酒精的可口饮料,取名叫CoCa Cola。
彭伯敦一直严守着这种饮料的配方,不让别人知道其中的秘密,因此只有极亲近的几位朋友品尝过这种饮料,也才知道它的美味,所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有一个名叫艾萨格里格斯·坎德勒的人在亚特兰大,结识了彭伯敦。有一次,当彭伯敦去探望艾萨时,恰逢艾萨的头痛病发作。 彭伯敦从马车上拿来一把老式的三脚黄铜茶壸,一个木制搅拌器,以及一些粉末和液体。然后将粉末和液体混合搅拌,制成一杯饮料给艾萨饮用。这杯饮料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几分钟以后,艾萨的头痛病也消失了。
有许多人都想获得彭伯敦的专利,但他始终都不愿意卖出,直到他临终前数年,才答应卖给艾萨。艾萨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二千三百美元,向彭伯敦买下配制这种饮料的配方,包括椴树混合物、肉桂、古柯叶(Co-Ca)、热带可乐树籽(Cola)、碳酸水和微量酒精,所以名为CoCa Cola。
艾萨积极将这种饮料投入生产,事业因此迅速发展,一八九五年,芝加哥、达拉斯和洛杉矶都设有分公司。一九○九年,美国境内的生产厂商已达四百余家。一九二八年,可口可乐首次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亮相。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已高达两百多亿美元。
可口可乐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配料是公开的,神秘的配料“7k”在可口可乐中的所占的比率还不到百分之一,但是少了这百分之一的“7k”,怎么也制造不出可口可乐的特有风味。
为了分析出这种“7k”,化学家和竞争者们已经花了百年的时间仍未探出奥秘。可口可乐公司拒绝公开有多少人知道这完整配方,一般都认为不会超过十个人知道这一秘方。如果这几位知情者忘了这一秘方,他们就必须到乔治亚信托公司去,因为该秘方的纪录存放在该信托公司的保险箱内,其安全措施是非常严密的。
CoCa Cola于一八八四年上市之后,一直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中文译名,为此,美国CoCa Cola公司于上世纪三○年代,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公开征求中文译名。结果以当时在英国留学的蒋彝所译的“可口可乐”入选,并得到一笔奖金。这个译名既是音译,又语义双关,贴切而又准确,“可口可乐”因而在当时的华侨社会销路大增。
(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文:司徒崇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