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我对浙江并不陌生,去过很多地方,但义乌市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只是这半年多来,在汉堡打开香港凤凰卫视和北京的中央电视台第四台,经常可以看到义乌市的广告,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去义乌,看看是什么把这小小的县城搞得如此热火朝天。
从上海坐火车到义乌,一出火车站就来了一个震惊,火车站广场的四周都是新建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如此宽敞、干净、整齐,还真不多见。一个人、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我们乘车到义乌大酒店,一路上只见绿化的草地,那些世界最好品牌的汽车,在堵塞的马路上徐徐前进。这哪是个县?
到义乌之前,朋友曾介绍说,这个地方过去穷得“揭不开锅”,农民平均一人半亩地,连喝水都有困难,仅靠鸡毛来换针线、钮扣。现在,这里的小商品市场、日用商品应有尽有,全国各地的小商人纷纷到这里租摊位,长达几公里,非常热闹。
莫名但又奇妙
这次来义乌很幸运,义乌市吴蔚荣市长和我同行的画家陈家泠是老朋友,他在百忙之中,深夜十时还来探望我们。他说浙江省有位领导人曾经给义乌市做了这么一个评语:“义乌是莫名其妙发展起来的。莫名,但又奇妙。”
他说,义乌市有商业文化的底蕴。但过去的所谓商业文化,就是靠物物交换,把拔下来的鸡毛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一些生活用品,形成了小市场经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国许多城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乌亦然。但是,义乌经济发展的战略一直没有变,还是商业买卖、商品交换。不过,随着历史的演变,商业的侧重点起了根本的变化。就是从街道的小买卖到小市场、大市场,现在已经见不到几公里的集市,而是多个分品分类的商业城了。
一点也不假。当天下午,我为汉堡市今秋的中国文化节去集市订购红色灯笼,结果被带到一栋商业大厦里去。原来这庞大建筑物里,专门卖手工艺品,无数卖灯笼的小摊位,只租了三层楼一角,已经让我跑得气喘吁吁了。
义乌商城介绍册里排列了十几座分门别类的商业城,单单批发买卖纺织品的就有自己的商业城,其规模不亚于一座七八层楼的百货大厦,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据说,目前来义乌定居的外国商人就超过一万人。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2005年的全市生产总值高达300亿元,GDP年均增长为15%上下,听起来令人乍舌。
吴市长介绍说,该市的领导人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即凡是有市场的商家,他们的运作,例如寻找资源等等一切自己管自己,政府一概不过问。但政府该管的就管到位,譬如说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卫生保健等。政府要对市场有调控能力。
他说,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里,义乌将建立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馆。这位市长文质彬彬,一表人才,讲起话来声音不大,但底气足,逻辑性强。笔者觉得,这个底气与他的心境、信心有关。
当地人都很满足
在义乌和当地人私下接触,谈工作和生活,发现他们个个都很满足。义乌人外流现象不但停止,反而出现了回流现象。义乌市最大的特点是农民也在搞自由贸易,搞小商贩。现在的义乌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小商品基地。
义乌过去依靠农业,但自从自由贸易发展起来以后,现在67万人口里,只剩下两万多人还在进行农业生产。村庄已经不是分散居住在无电、无水、交通不便的的深山老林,而是集中居住在一个村镇上。
来到一个与邻县交界的山区陈二村,共360户人家。笔者对农村的旧概念全没了,因为那里老的、旧的、破的房屋都全部拆掉,集中建立了新的、现代化的住宅区,建立了服装加工厂、竹器厂,住房都是联体多层建筑。
令我惊讶的是,在穷山沟里怎么会造起这么现代化的高级住房。毫不夸大地说,其美观决不亚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附近的房屋。且不说他们的豪华别墅,就是一座座多层楼的公寓房子,如果在汉堡买一套,至少200万人民币。镇长对我说,他们共安排脱贫农民32户住进公寓楼房,住房平均面积120平方米,造价10万人民币,卖出价格6万,余款由镇政府补贴。
我敲开了一个大院。一个老太太让我们进去。这个房主原来是农民,后来到城里去搞小商品买卖,逐渐发财致富,现在已经是义乌市的大富商了。敞亮的别墅客厅铺的是人造大理石,有先进的卫生设备、现代的电视和DVD。
这个房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前后左右有好多家,有抽水马桶,有冷热水设备。最令我惊讶的是,在这个住宅区里,每隔10米到15米就有五颜六色的垃圾箱。道路一尘不染,过去的泥路、马粪、牛粪不翼而飞,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奇迹。一个山区的农村完全现代化,简直不可思议。(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关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