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早春的北方某海域,随着一声霹雳般的巨响,一枚新型导弹从一艘综合武器试验舰上一跃而起,直刺蓝天,将来袭目标迎头击落……
担负此次海上发射试验任务的是海军“毕昇”号试验舰。这艘肩负新型导弹、舰炮、雷达等装备试验任务的军舰,常年征战在高强度、高风险的科研战场,圆满完成了多项型号武器装备的研制、定型试验,被誉为中国海军“试验先锋舰”。
挑战海上航行极限 检验武器装备性能
那年春天,“毕昇”舰载着新型导弹,驶向预定海域。
按照预定试验方案,“毕昇”舰将模拟各种海况下的航行状态以检验导弹的性能。然而,限于舰艇性能,专家们想了不少办法,某些重要试验仍无法进行。
“能不能在航行上作改进?”“毕昇”舰官兵向专家请教后,建议用操舵的方式让舰艇产生不规则摇摆。
“你们行不行?”专家们表示怀疑。在设计上,这艘舰并不具备这个能力。面对疑惑的目光,舰领导肯定地点了点头。
这是一次挑战舰艇操作极限的航行:舰艇忽而左满舵,忽而右满舵,舰体剧烈摇晃,令人惊心动魄。专家们喜出望外,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航行状态。
“发射!”一声令下,导弹呼啸而出……几个航次下来,试验结果完全符合导弹研制要求,新型导弹的各项指标在近似实战背景下得到了全面验证。
和平时期,试验场就是海战场。“毕昇”舰官兵常说的一句话是:试验上多一些探索,装备性能就多一些改进,未来战争就多一分胜算。
某型导弹研制试验,需要动用飞机配合。舰领导多次登门某航空兵部队,反复推演,形成了舰机协同方案。试验开始了,“毕昇”舰准时准点按实战要求与飞机密切配合,圆满完成试验任务。
创造训练试验双赢模式 寻求战斗力的最大效益
一次,“毕昇”舰在执行试验任务时停靠南方某军港。
100多米长的舰体,前后活动的范围只有约20米。舰长下达了一连串口令,舰艇几乎原地180度回旋。
高超的操舰技术,赢得一片掌声。技高一筹的水平,缘于肩负特殊的使命。常年保障新装备试验,逼着“毕昇”舰官兵掌握过硬的本领。
2002年,上级给“毕昇”舰下达了全训任务。全训,是海军舰艇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时,多项重大试验任务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不可能停下试验专搞训练。舰党委紧急磋商,创造了一种试验、训练双赢的超常规模式。
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特殊考验。试验间隙,他们组织官兵进行基础课目训练,连晚饭后、天黑前的短暂时光也不放过。海上训练,则被纳入试验场,在进入试验航路前,组织战斗部署和导弹、舰炮试验操演。
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矛盾。当年,“毕昇”舰在完成试验任务的同时,顺利通过了海军考核,完成了全训任务,受到上级通令表彰。
2004年初,数项试验任务先后下达。按常规,一个航次只进行一项试验,按期完成试验几乎不可能。官兵们主动创新,大胆将多个试验计划“串联”起来,充分利用试验航路,寻求最大效益。出海试验,舰艇或直线航行,或曲线航行,或机动前进,数项试验同时进行。
3个月后,所有试验全部完成,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半年。
临危不惧优良素质 换来丰硕试验成果
一位将军曾说:和平时期,海军舰艇中经历风险最大的是“毕昇”舰!
此言不虚。“毕昇”舰上,常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试验高峰期,发射的导弹和炮弹数以千计,这些武器都是尚未定型的试验品,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一次,某型导弹即将双发齐射,供电系统突然发生故障。箭在弦上,一旦炸膛,后果不堪设想!
“启动应急预案!”舰长李万和临危不乱,全舰官兵迅速行动,将参试的专家疏散到安全舱室,同时展开救援。
危难之时,“毕昇”舰的全体官兵没有一个考虑自己的安危,满脑子想的都是控制险情。报务房,与导弹仅一板之隔。紧急关头,三期士官胡乃辉身穿防护衣,手提灭火器,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两个小时,官兵们分分秒秒都在与死神对峙。当导弹蓄电池的电量一点点耗尽时,险情终于排除,试验数据录取设备完好无损!
某型舰炮3发连射试验。前两发正常,第3发却哑了。险情突如其来,炮弹随时可能爆炸。千钧一发,官兵们没有慌乱,协助专家虎口拔牙,顺利将炮弹退出了炮膛。
一次次历险,但是“毕昇”舰的官兵次次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一名老兵在出征前这样写道:“如果能用生命换来新装备试验数据,我换!”(毛敬雄 钱晓虎 徐锋)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