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四月三十日电 题:耄耋之年 笔耕不辍
——记梁山《松鹤诗刊》的主编张传禹老人
作者 李继保 邵好印 丁洪涛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梁山县,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眷恋着诗歌,钟情着《松鹤诗刊》,他就是九十岁高龄的张传禹老人。
张传禹老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教师岗位上离休后,他经常与几位老伙计在一起切磋诗歌文章。一九八八年初,在他与几位“有心人”的倡导和撮合下,梁山县建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老年人诗社”,并创办了一份诗歌刊物——《松鹤诗刊》。
作为诗刊的发起人之一,张传禹老人担任了副社长并兼任诗刊的主编。工作中,他细致认真,责任心强,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精心组稿,认认真真地校阅,几乎把离休后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办好诗刊上。为了文字的纯洁,语言的准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咬文嚼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推敲,做到精益求精。在编撰工作中,他不顾年迈与精力不济,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去做大量具体的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松鹤诗刊》不但每期都能按时出版,而且质量也越来越高,张传禹老人的工作被人们所接受、所认可、所称道,他也总是把多做工作、做好工作引以为荣,引以为乐。他说,“也只有这样,心里才感到满足和踏实。”
“人活着就要有‘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活着就要多为民众做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这些话是张传禹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编辑人手少,他除了做主编外,还主动承担不少事务性的工作。每期诗刊印出来后,他便按照分工骑上自己的小三轮车,逐人逐户的将诗刊亲自送到诗作者及有关人员的手中。
每当他叩开这些人的家门时,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张传禹老人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人们尊称他为“不老松”。十多年来,在梁山县城的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到处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
十八年来,在张传禹老人和其他几位热心老人的不懈努力下,“老年人诗社”和《松鹤诗刊》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力越来越大。《松鹤诗刊》已出版一百二十六期,出“选刊”十六辑。它的热心读者遍布八个省市,二十多个县市区,经常为《松鹤诗刊》写稿的作者就达四百多人。诗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与好评,已成为一份深受老人们和诗歌爱好者欢迎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