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无处逃避"--中国首例艾滋孤儿隐私侵权案追踪

2006年04月30日 06:59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电 题:中国首例艾滋孤儿隐私侵权案追踪

  中新社记者 沈嘉

  艾滋病防治政策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靳薇正在为她抚养的艾滋致孤少女小莉(化名)的处境担忧。

  去年十二月,北京一家媒体未经许可把小莉的大幅照片、真实姓名及其艾滋孤儿的身份在报道中披露。

  在今日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靳薇用“震惊”形容第一眼看到这篇报道时的感受。她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小莉,这个孩子曾经因其艾滋孤儿的身份经受过很多磨难。

  正在某省重点高中就读的小莉最终还是通过网络发现了这则关于自己的报道。“她打电话告诉我会常常做噩梦,会哭醒,但又不敢告诉同学。”靳薇说。此前,因为艾滋孤儿的身份,小莉已经三次转校,目前刚刚全心投入新的生活。

  这篇引发诉讼的图文报道迄今仍在众多知名网站全文刊载,一直严守着小莉身份秘密的班主任也知道了此事,他担心小莉身份被曝光后,其他学生家长会向学校施压,这个成绩优秀的少女很可能面临失学危险。

  这也是最让靳薇困扰的,根据多年从事中国防艾工作的经验,靳薇看到了很多艾滋孤儿因社会压力被迫失学的例子。

  作为监护人的靳薇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把曝光小莉隐私的媒体告上朝阳区人民法院,本月二十五日,这起中国首例艾滋孤儿隐私侵权案首次开庭,但全过程拒绝公开。

  根据今年三月一日中国开始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未经本人及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触犯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靳薇认为,这起案例并非孤立事件,不仅大众媒体,目前中国社会仍普遍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理解误区。

  二00一年以来,靳薇一直在中央党校主持中国中高层官员的防艾政策培训。受训官员均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在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欠缺关于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恐慌、害怕,是导致歧视艾滋病患群体的主要原因。”靳薇说。

  隐私被媒体曝光的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靳薇举例说,云南一位从事防艾志愿工作的感染者被一家电视台采访并 无遮蔽地播出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涌至,令该感染者险些自杀。二00四年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两位艾滋病人握手的新闻被播出后,他们的孩子和妻子遭到同村人的欺负,不得不四处躲避,生活艰难,这一情况后来被中国青年报写成深度报道《无处逃避》。

  虽然新出台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保护自身权利的法律武器,但普法仍需要漫长的过程。靳薇说,她不想藉此诉讼引起对小莉或者抚养者本人的关注,而是呼吁社会关注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尊重其隐私。因为如果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其他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会因害怕受到伤害而隐藏封闭自己,这不利于遏制艾滋病在中国蔓延。

  在中国社会已经为认识艾滋病付出了的高昂代价后,靳薇希望,所有的小莉们以及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们有一天不再“无处逃避”。

 
编辑:张明】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