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近期,社会各界针对短信息服务收费的问题反映强烈。对此,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用户近期投诉短信息服务业务的欺诈行为主要有不注明自费标准、以免费试用做诱饵、群发诱惑性内容等六大类行为。
据信产部相关人士介绍,这些行为分别是:
一是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短信等方式进行业务宣传时没有注明资费标准,或在资费标准等宣传上故意模糊。在包月类、订阅类短信息服务过程中,没有事先向用户请求确认,或用户不确认反馈即给用户定制了业务;
二是先以免费试用为诱饵,免费试用期满,不经用户同意和确认即将用户转为包月服务并收费;
三是个别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利用客户服务平台和业务平台不定时地向用户群发诱惑性内容的短信诱骗用户回复而产生上行信息,绕过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监控,反向给用户定制业务。如乔装成朋友发出问候,提出交友或发布中奖信息,甚至群发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一旦用户回复即给用户定制了某项包月服务;
四是利用互联网站设置注册陷阱,用户没有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却在不经意间被定制了某项服务,并通过手机收取费用;
五是随着移动上网业务的开通,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采取向用户发送恶意PUSH程序等伎俩给用户反向定制业务;
六是用户发现被定制了业务,或对定制的业务不感兴趣,发送取消代码或打电话要求取消,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在退定程序上设置壁垒,甚至反复多次取消不掉,造成用户继续被收取费用。(朱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