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房价飙升对百姓形成“挤出”效应

2006年04月24日 09:08

建设部:今年宏观调控将直指房价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新华网消息,尽管住房原本具有生活必需品和投资产品的双重属性,但今年以来全国楼市在观望中等来“涨声一片”的事实,让一些地区的普通百姓明显感觉到商品房价格已越来越使人“望尘莫及”。

  提起普通百姓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提出一个概念:“房价收入比”,也就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这个数据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尽管各国房价千差万别,但在住房问题解决比较好的国家,房价和家庭年收入之比基本都在6倍-8倍之间。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大大超标,房地产商开发的商品房主要是面向城市中等偏上收入家庭。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分析认为,2005年中国城市家庭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其房价与收入之比可能达到13倍。

  据记者调查显示,目前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市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价格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北京、大连、呼和浩特、深圳等城市不断飞涨的房价显然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范围。面对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出现的强劲增长态势,老百姓难以掩饰自己失望的心情。

  正四处筹款买房准备结婚的北京市民陈毅宏说:“我苦等了一年,以为2006年的房价会降低一点,但现在看来,早买、晚买都是难以承受,估计开发商们真的只是‘专为少数人盖房子’。”

  楼市难道真是“房在江湖,价不由己”吗?最近以来,一个关于“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地产定价机制”的话题,成为了官员、专家、企业家和网民讨论的热点。

  专家认为,作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依据,必须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个判断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一个量化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应当体现出一个地区房价涨幅与收入涨幅的关系、房价涨幅与物价涨幅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关系。对于房价的判断,自然也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

  长期跟踪房地产市场的广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坚说,眼下的商品房市场正由“消费意愿为价格起落的核心”向“以投资意愿为价格起落的核心”转移,“我个人认为,不排除有人人为地炒高了房地产价格。”

  眼下,过快增长的房价已对普通百姓形成“挤出”效应,正成为国内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这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设部住宅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表示,中国房地产调控正在从2005年的“全面开花”向2006年的“精确导向”过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6年中国将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强化房地产价格管理。其中包括改善征地、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等土地价格管理工作;规范住房销售、房地产中介与物业收费行为;规范经济适用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探索开展住房成本调查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稳定住房价格。(李嘉 王英诚 董素玉)

 
编辑:王菲】
:::相 关 报 道:::
··京城房价迷人眼 ·为何房价出现多个官方版本?
·市场观察:北京房价迷人眼 市场走向扑朔迷离
·北京市统计局解释京城房价出现多个官方版本原因
·专家质疑北京市建委和统计局房价数据为何差两倍
·外地、外国人购房占1/3 北京1季房价涨6.6%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