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近年来西方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特意增加了专场研讨会。中国贸易界代表指出,中印关系面临六项挑战。但印度学者认为这有些夸张,他们认为中印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4月22日下午的《中国与印度:合作的力量》研讨会上,中国贸促会会长助理、国际商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王锦珍先生说,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各有优势,但是确实也有一些障碍妨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是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第二是两国缺乏了解。去年有35万印度人到中国来,而去印度的中国人只有5万人。第三,印度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第四,中国对于印度的市场反应比较慢,中国目前在印度的投资大概刚刚超过4000万美元,而印度在中国的投资超过一亿美元,事实上两国之间还有很大的潜力。第五,印度对中国工商业的不同政策。第六,贸易缺乏多样化,很多的贸易增长都来自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原材料。
作为贸促会专家,王锦珍先生显然更关注贸易领域,但在来自印度的中国研究院专家辛格先生看来,这些说法有些夸大。他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确信,现在是中印关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不仅是政治、经济关系好,人员互访也很多。“我们如何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让我们的关系更好,这才是真正的挑战。”辛格先生说。
辛格关注中国事务多年,多次到中国的知名大学讲课。他认为,中印边界纠纷要注意到两点:第一,谈判正在进行,而且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二,印度人不太关心边界纠纷的背景,他们更关心可以把什么商品卖到中国,可以从中国买到什么。
对于中国和印度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命题,辛格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个人认为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印关系决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国家关系从来都不会这么简单。他提醒记者注意一个事实:2002年,朱镕基访问印度时,提出中印贸易额要突破50亿美元,可到现在两国贸易额已经达到了190亿美元,大大超出了两国领导人的预期。
辛格告诉记者,印度人以矛盾的心态看中国。一部分人虽然担心中国,批评中国,但也希望印度能像中国一样快速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则在羡慕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走得太远”。但他说商人、普通人和政府官员不同,对普通印度百姓来说,他们看到的不是矛盾,而是机会。他说,印度的年轻人心中不是1962年那场战争,而是希望到中国看一看,和中国接触。
2006年,中印之间有更多机会。随着“中印友好年”各项活动的展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将得到加强。印度驻华使馆的威尼·卡瓦特拉指出,21世纪属于亚洲,中国和印度将是主要的推动力。
卡瓦特拉先生认为,中印需要合作,因为中印是世界上两个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经济规模很大。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却有相似性,在很多的领域两国有可以合作的地方。他透露,印度为未来5年的对华贸易设计了一个蓝图,这主要是由学术界来完成的。这份蓝图提出,两国应该在具体的方面,比如说在贸易、服务以及其他方面如何进行合作。(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王冲 任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