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副市长丁英辉同志在会上向记者们介绍了邯郸市的有关情况
丁英辉同志介绍如下: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开放总揽、环境先导、民营突破”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工业立市、“三农”稳市、开放兴市、民营活市、文化强市和项目支撑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邯郸,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到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6.5亿元,比2000年的524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449元,是2000年7911元的1.7倍。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21亿元,是2000年35亿元的3.5倍,年均增长29.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千亿,达到10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33元和3578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6.8%。去年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比中,邯郸居第83位,比上年前移56位。
一、关于“四大”建设
“四大”,即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我们在全市推进“四大”建设,主要是从邯郸基础优势出发,按照产业演进规律,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考虑做出的决定。近几年,邯郸抓经济是从最初的企业做起的。从前年开始,由企业做项目,做产业,所上项目都围绕主导产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的相互配套谋划推进。到去年,感到从产业角度和产业链条的角度谋划项目,要再上一个台阶、上一个水平就必须把产业、基地、园区、项目融为一体。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实现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就要形成相关企业的集群规模,实现低成本投入,高效率运营,相互间技术协作,又能促进产业之间的相互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高强度的土地利用,这就必须靠园区这个平台。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我们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研究制定了《邯郸市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发展指导纲要》。抓“四大”建设,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优化经济空间布局的有效举措,是建设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抓手,是国内外先进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推进“四大”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大产业为支柱,大基地为依托,大园区为平台,大项目为载体,重点发展钢铁、电力、纺织服装、建材、煤化工、汽车、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生态养殖加工等10大产业;加快培育中原煤电、优质板材及铸造、新型纺织服装、办公自动化耗材、新材料、优质小麦生产加工、优质奶牛养殖加工、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加工、无公害蔬菜及果品生产加工、绿色禽蛋生产加工等10大基地;切实做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武安工业园区、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头生态工业城、邯郸县户村工业园区、永年标准件工业园区、成安装备制造工业园区、鸡泽精密铸造工业园区、峰峰煤化陶瓷工业园区、魏县化工工业园区等10大园区;着力建设邯钢结构优化升级等100个大项目。具体说,一是加快培育和发展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规格,搞好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确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把园区作为一个招商项目、一个企业实体,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和企业化管理模式,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搞好园区支柱产业,重点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不断壮大园区核心企业实力,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增强园区的整体实力;制定约束机制,着力提高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率。邯钢是我市钢铁企业的龙头,4月19日,投资193.68亿元的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总体规划项目即邯钢新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邯郸正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迈进。二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重点推进天铁热轧卷板、纺织服装工业园、循环经济等项目;制订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和推进措施,做好征地拆迁、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技术、效益可行性等要求,做细做实项目储备工作,充实项目储备库。三是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把“四大”招商列入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好全市性的重点招商活动;突出产业优势和核心技术优势,围绕大企业、主导产业配套项目进行招商;创新招商形式,注重招商实效,逐步形成招商队伍专业化、招商部门企业化、招商机制市场化、招商组织网络化、招商形式多样化、招商活动高频率、小型化。四是强化推进机制。实行项目业主代理制,对重大前期项目和规模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成立由相关市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并由牵头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全程跑办。打造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重点项目在实施中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直接向市重点办或市领导反映。对问题的解决落实实行督办制度,由市重点办向承办部门发出督办卡,承办部门及时反馈办理情况,直到完全解决;实施督导机制,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和市重点办,定期就各部门签订的项目合作意向、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各项任务目标完成进度进行跟踪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快项目进度。
二、关于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河北省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切入点,探求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途径。邯郸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市,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探索与实践。结合近些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深切感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使快节奏、高效率、低成本的行政理念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渗透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一直思考并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邯郸作为内陆城市,既有老工业基地、农业大市的资源基础,又具备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要想在“黄金发展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附汇聚能力。为此,我们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思想革命、理念提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内涵,统筹谋划推进。一是依法清权确权,实施流程再造,推进行政权力明晰化。按照“三步法”(每项权力与授权依据相互印证;具体岗位职责与单位整体职能相互衔接;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权力项目后上报)和“三审制度”(先由公开办对各单位上报的权力项目进行初审,再由市政府法制办对照法律法规进行复审,最后由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对所有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共取消市政府本级和市直70个单位的行政权力266项,占总数的10%;最终确定行政权力2515项,其中市政府本级92项,市直单位2423项,全部编入职权目录,逐项注明行使依据和责任主体,列出国内首份“市级行政权力清单”。为解决权力运行中的随意和滥用问题,我们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对每项权力绘制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再造,使权力运行规范化。对各部门上报的职权清理内容,实行“一表一图一件一盘”的“四个一”工作流程:“一表”即每个单位上报一套完整的行政权力目录表;“一图”即每项权力附一张权力运行流程图;“一件”即每项权力附一份依据文件;“一盘”即每套材料附带一套电子版文档。为提高流程图质量,我们组织专家精心编制出“改制企业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和“行政许可类权力运行”两个流程图作为范例,提供各单位参照。最后以“内容合法、形式简明、操作方便”为标准,对所有2515份流程图进行修订完善。二是深化电子政务,实行阳光操作,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化。在继续使用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市报专栏、办事指南等公开载体的同时,建成了覆盖市四大班子办公厅、19个县(市、区)和130多个党政部门的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全市统一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和89个职权部门门户网站。选择行政许可事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资金管理、产权交易、公务员录用、城市规划等8个重点环节,搭建了在线网络公开平台,把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全过程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八大网络运行以来,点击次数达100余万次。如政府采购网,把采购单位、采购中心、财政局业务处室、评委、供应商等重要信息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实现在线提交采购申请、审批、信息发布、投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数据汇总和监督投诉等,覆盖了政府采购的全过程。去年,政府采购网共进行各类招标采购512项,涉及金额11.6亿元,节约了财政资金,有效规避了暗箱操作等问题。三是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管理服务集约化。成立了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内设行政许可服务大厅、行政权力网络大厅、政民互动大厅三个大厅,实行集约化、通透式办公,为行政受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把全市281个行政许可、146个行政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行政许可服务大厅管理,实行“一区、一局、一长、一处、一章”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行办事承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一门受理、现场办结、超时默认、责任追究”;通过政民互动,解决了一大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我们还以成安县、涉县、复兴区、市规划局为试点,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向深度进行了推进。四是加强管理监督,探索长效机制,推进公开透明制度化。成立了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中心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邯郸市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对办事公开制度、办事承诺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监察制度等五项制度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市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依法行政。通过对权力运行的流程再造,让抽象的权力具体化、模糊的过程明晰化,使操作有规范、监督有手段,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通过登陆政府网站、拨打热线电话,解决了一大批水、电、气、暖、吃、住、行等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提升了政府公信度和干部亲和力。三是遏制了政务腐败。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有力遏制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消极腐败现象。去年以来,行政信访案件总体下降了13%。四是推进了更快更好发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优化了环境、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去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关于“双创”活动
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着眼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连续部署开展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五城联创”活动,邯郸先后获得了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我们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着眼于打造城市品牌,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城乡统筹,我们在全市谋划开展了“双创”活动,即创建文明卫生城和文明生态村。
创建文明卫生城:突出抓了“一个整治、四个建设”。一个整治,即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重点抓了卫生死角的清理,规范临街的餐馆门店,清理小广告,治理小街巷,清理马路市场,整治交通秩序等工作。四个建设,一是文明社区建设。把城市社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单位,深入开展“文明院、文明店、文明校、文明楼、文明户”创建活动,抓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提高了覆盖范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居住模式,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二是窗口单位建设。把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延伸,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延伸,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窗口单位服务设施建设,以“硬件提水平、服务提品位”为主题,在全市车站、宾馆、餐饮、商贸等窗口单位开展了竞赛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制定职业规范和服务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文明服务水平。三是公民道德建设,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要求,加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四是社会诚信建设,加强以“勤政廉政、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政府诚信、以“守合同、重信用、保质量”为重点的企业诚信、以“不作弊、不制假、不欺诈”为重点的公民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创建文明生态村: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省委提出的“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紧密结合邯郸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核心,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明确创建思路。提出在创建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即树立以民为本、务求实效的理念,尊重农民意愿,用成果感人,以事实说话,激发农民的创建热情;树立因势利导、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农村,服务市民的方式服务农民,鼓励新探索,总结新经验,不断赋予创建活动新的内涵;树立城乡互动、统筹协调的理念,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交融的路子;树立持之以恒、长期攻坚的理念,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二是突出创建核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创建活动的中心任务来抓。在全市开展了“科技文化进农家”、“农技人员带项目下乡”、“千名专家进百村、兴百业”等活动,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等;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了人力资源优势。下大力优化农村环境,重点抓了“一规三化”,仅2005年就完成乡村道路硬化4581公里,植树2194.2万株,种植花草98万平方米,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村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增强了农村吸纳生产要素的能力。坚持宜工则工、宜种则种、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引导农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经济。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形成了生态型、加工型、种养型、商贸型、旅游型、观光型等各类专业村、特色村230多个。三是创建“村民中心”。把创建过程作为服务农民群众的过程。以涉县井四村为试点,对过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宣传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涉及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规范完善,对党建、宣传、农技推广等各类阵地进行了重新整合,在全国首创了“村民中心”。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引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村民的理念,并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规章、统一运行机制的要求,在全市创建村逐步推广,形成了“村民中心、服务村民”的邯郸品牌。四是提升创建层次。推动创建活动由文明生态村向文明生态乡镇延伸,积极探索了三种模式,即以武安磁山镇、涉县井店镇为代表,通过强化乡镇的龙头功能,辐射带动创建;以永年广府镇、临漳香菜营乡为代表,通过把创建活动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整体推进,实现规模创建;以曲周河南疃镇为代表,通过实现资源共享,推动集约创建。五是凝聚创建合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制定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支持与农户劳动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创建积极性、创造性,呈现出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交融互动的创建局面。积极推动村企共建共促,引导创建村依托企业、发展配套,服务企业、发展自身,实现信息、技术、资金、人员、土地等优势互补。动员组织市(县)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定点帮建。各级工会、共青团等广泛参与,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家庭整洁活动”,驻邯部队开展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强大合力。
通过开展“双创”活动,我市的城乡容貌得到综合整治,社区更加文明,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普遍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得到加强;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文明程度有了新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最后,祝“第四届网上河北行(邯郸)”暨“网上看邯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身体健康,行程愉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