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电讯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如何看待中国富人阶层

2006年04月18日 15:33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今日中国富人阶层在新中国真正出现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收入才开始拉开大的差距,才有一些人比较富裕。

  人们都认为富是坏的事情,当我们谈到富人集团时,头一个问题就碰到富人的形象问题。当人们使用“富人层”这个词时,似乎就暗含着一种东西,好像颇有贬义的内容在里头。实际上就我们中国文化来看,确实对富人阶层的看法,自古以来就有贬的含义。比如,中国的谚语里面就常有这类说法:“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等。同时,对于富人层我们从报纸上、从各方面的探讨中,也看到大家有时候也颇有微词。实际上究竟什么叫富人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你是亿万富翁,没问题,你确实属于富人层,而且今天中国差不多每个省都能找到,即资产在一亿元以上的。

  这样一个群体,它的新产生也不过就是10年,最多也就改革开放20年。这个阶层自然在社会地位和它的素质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很协调。社会学有一个概念,用学术术语来说,叫“地位的一致性”和“地位的相悖”,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它是说,如果一个人素质很低,言谈举止都很不文明,但他却是个很大的富翁,大家心里就很不平衡。再比如,他受教育很低,如果他成了亿万富翁,很多人看了之后心里就不平衡。反过来,如果他是个素质很高的人,比如说比尔·盖茨,大家对他没有什么微词,佩服他有本事。

  如果一个有本事的富翁,他的本事和财富地位是一致的,人们一般不会对他有过多的非议;如果他的地位与本事是不一致的,人们就有很大的非议。

  80年代的时候,中国经济刚刚产生分化,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做一些经营了。但当时流行的顺口溜是“不三不四的挣大钱”,意思是:你的财富很多,但素质不高。出现了严重的“地位相悖”,这是当时人们心理很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国富人阶层产生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对来说素质还不高。所以,富人形象不佳,是有一定原因的,这就意味着人们对富人有一种期待,即希望他们的素质能够上去。

  在分析富人层方面,我们遇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社会是不是一定要有富人和穷人的区分?我们知道,人们总是说要追求公平、追求平等,要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第二个问题:如果说一个社会,没有办法避免分层这件事情,一定会产生分层这种现象的话,那么什么样的富人才是合理的?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富人?

  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一个社会是不是说完全可以做到没有富人和穷人的区分?我们考察了整个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我们没有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社会没有差异现象的。在早期的部落酋长时代,酋长也和大家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发现,分层和差异在社会上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差异也不是绝对的坏事情。因为我们知道水如果没有落差,水是不会流动的。一个社会完全拉平了以后,它就缺少动力。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邓小平提出要鼓励、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是邓小平在1978年作为党的一个基本政策提出来的。其实你要理解该政策的本质含义,它是让这个社会增加动力。

  现在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既然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什么样的差异是合理的呢?这实际上核心问题讲的是公平问题,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让非常有本事的人,到较高的地位上去,到有财富的地位上去,让没有本事的人,贡献小的人到较低的地位上去,人们似乎觉得这个分配好像是公平的。邓小平当年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人们会看到完全相反的现象。有人说,我就看到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很多挣大钱的,违法乱纪的有挣大钱的。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做过很多调研,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问人们对富人的看法。我们问:你觉得一个富人在这个社会上主要起的是正功能呢,还是负功能呢?好的作用呢,还是不好的作用呢?被访者的回答大概是这样,认为是中间状态的大概有30%多的人;认为起不好作用的有37%、38%的样子;认为起好作用的20%,比负作用低一些,还有一些人就是说不清,不回答等等。可见在总体评价上,富人的形象并不好。然后我们就问下一个问题:你评价这个富人,你认为富人是合法致富还是违法致富的呢?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回答说违法的、不合理的。当然也有人认为富人富是合理的、合法的,但人数较少。

  由此,我们就从公平追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社会,它的富裕、它富裕的手段不是通过合法的方式,而是不合法的方式,甚至是严重违规、违法的、是腐败,就造成了最大的不公平感。所以,最近的一些富人出事都是这个问题,说他是巨富,原来是违规操作的。

  当然,中国现在社会整个体制结构不太完善,从计划型体制向市场型体制转换,自90年代中期算起到现在也就10年的历史。西方的市场体制发展好几百年了,所以,肯定我们的体制漏洞很多,在有重大漏洞的情况下,违规致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于这个阶段,有的研究者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这一点应该说全世界的资本的积累阶段都是比较肮脏的。

  那么,中国的现在的情况是达到一种什么程度了呢?富人的素质到底怎么样?我们刚才提到的,第一条界线是他违法不违法。我们把违法不违法问题解决之后,就算你合法地致富,那么你究竟是一个低素质人致富,还是一个高素质人致富?实际上任何社会,它都有一些社会的引导和导向的系统,如果一个社会都是低素质人致富的话,那这个社会人们就不会去学习了,因为学了之后只能贫穷,不学就可以富裕。但是事实是一个相反的结论。由此,我们提出一个指标叫做“教育的收益率”。

  什么叫教育的收益率呢?就是说我多上一年学,比没有多上一年学的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中的收入是高了还是低了,如果是高了的话,高了多少?80年代的中国社会“脑体倒挂”,确实是教育“负收益”。90年代以后中国引入市场,确实变化了。我有一个研究,是用一个全国的数据来分析做的。分析的结果证明,平均每多上一年大学比没有多上这一年大学的人,在将来的收入中,可以多4%的收入。这个数据是90年代末期的数据,即教育的收益率是4%。这是正收益。但是拿它跟国际指标比还是低。美国的教育收益率是12%。

  我们除了测量教育以外,也测量一个人的能力。比如说,你看不看报纸,会不会外语等,然后看这个指标对你的收益影响大小。

  我们分析的数字结果证明如下:最近的二十年以来,在中国,后天因素起的作用在上升,先天因素起的作用在下降,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负面的信息,当我们做总体评价的时候发现,在中国,影响人们财富指标的主要因素还不是个人努力因素。因为我们加入下列因素,如:你是哪个城市的,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这些因素,结果发现还是先天因素影响对收入起的作用更大。比如你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地方,你没有任何机会,你就是再有能力也没有用处。如果你出生在上海、北京、广州,你就占有一定的优势。城市本身具有很大的地区优势,你接触的人,你的社会关系,你接受的文化教育,你上大学的比率,你的机会,等等,都会比别人多。我们从总体来说,给全体国民提供的竞争机会还不够。换句话说,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还要逐渐地促进这方面因素的发展。以上是我们在分析富裕、不富裕时候的一种研究角度。

  此外,在分析富裕、不富裕的问题上,社会学还使用一个理论框架,我们称之为“精英理论”。精英永远是人群中一个小群体,在任何社会里都有精英现象,都有精英集团,西方讲,政治精英集团、经济精英集团、军事精英集团和技术精英集团,我们一般强调的是政治精英集团,经济精英集团和技术精英集团。我们知道,在中国社会里,精英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说,政治精英集团,他们有头脑,就像一个人的大脑一样。当然,政治精英集团,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太大,正像一个人,脑袋长得太大以后,身子支持不了它的营养,那就不协调,所以社会只需要一个很小的政治精英集团。我们“文化大革命”中就是政治精英集团过大了。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扩大我们的经济精英集团。一般来说,构成经济精英集团的主体是企业家,他们很懂经营。至于说技术精英集团,任何社会对于电脑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对于搞音响的、搞设备的、医学的、法律的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固定的需求量,它是一个常量。那么,当我们分析财富与公平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究竟什么人可以进入这个经济精英集团?谁是经济精英?所谓经济精英,是说他真正是经济方面的强手,企业家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所以,他能把企业做得很大。问题是,进入企业家队伍的都是经济精英吗?确实有很多不是。因为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健全,比如一个人为什么当了企业的领导呢?往往不是因为他经营企业成功,他可能根本不懂企业经营,他是被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的,他即使把企业经营失败了,也没关系,再给他调换一个企业。所以,在非市场的环境下,一些人处在企业管理者的位置上,属于富人集团,但不是精英,或者说富人阶层里有很多不是精英的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碰到一个概念,叫作“精英循环”。任何社会都应该是流动的,让那些有本事的人上去,让没本事的人下来,如果形成这样一个体制的话,就是一个好的体制。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倒不在于有没有富人集团,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精英流动体制。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精英循环的体制,特别是对于企业家集团,对于富人阶层,对于经济的精英集团。其实,对于任何一个集团都应如此,应该有一个竞争机制,让有本事的人真正能够通过这个体制上去,没本事的人通过这个体制下来,这就是一个非常公平的竞争机制。如果实现了这样一个体制,我们估计大家对富人的看法就会发生变化。

  最后我再分析一下,富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我认为富人在社会上应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其实想起来,说到富人,大家觉得有钱很好,但是财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财产对于个人的消费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比如说,你一开始没有钱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百块钱,二百块钱,有一千块钱那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亿万富翁,像李嘉诚数十亿资产的人,你说他能吃多少,能消费多少,对消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最后形成什么局面呢?他无非就是给大家“看摊儿”吧,将财产维持着或增值,使它运转,由于这个运转,经济也能运转起来。所以我想,这个时候富人集团就意识到,富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人们在社会上生活,还是受到别人尊敬比富有更重要。于是我们就看到,邵逸夫、李嘉诚等,给我们大陆捐了很多很多的大楼。

  所以,富人集团应该培育自己的社会责任,中国大陆的富人集团因为产生时间还不长,可能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慢慢地,一代一代地积累这种文化素质,他的形象就会改变。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的基金会,都是一些富人集团捐款建立的。我们知道所有的研究都证明,能力不能遗传,智商不能遗传,这些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我们研究又证明,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你再有钱,五代以后,你的财产也没有了,人们想一代一代永远延续财产,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虽然有财产是好事情,但是反过来,我们知道中国叫“十年寒窗苦”,贫寒子弟读书成功率是很高的,富人家庭却常常产生纨绔子弟。所以,富人如果想清这个道理以后,他就意识到,我不过就是一个社会里“看财产”的人,既然这样的话,我就应该让这个财产更有益于社会,更有效于社会。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富人的档次就提高了,他就承担了社会责任。我们希望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演进,逐渐地培育起富人的社会责任感,那时富人的社会形象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文/李强 摘自《世纪大讲堂·精粹版》)

 
编辑:王忠海】
:::相 关 报 道:::
·《中华文摘》文章:为计算机族开食谱
·《中华文摘》文章:略说北京的西餐
·《中华文摘》文章:若你请不起明星大腕
·《中华文摘》文章:2006职场风向标
·《中华文摘》文章:女性九大热门职业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