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8日电 昨日的北京,是土黄色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前夜11时至昨日晨,来自内蒙古中部的沙尘降落京城。这是近5年来,降落在北京沙尘最大的一次,也是今春以来沙尘暴第8次肆虐京城。而据权威研究机构分析,未来几年,沙尘暴不仅会影响到华北,还会严重影响到东北。
据北京市气象台通报,16日午后,内蒙古中部地区大范围沙尘暴天气,在当地的部分地区风速超过30米/秒,能见度不足100米。沙尘暴出现后,大量沙尘被卷到空中,受偏西气流影响,飘移到北京上空。由于北京风速不大,大气稳定,因此在京城产生了明显的干尘降。
“北京每年的沙尘暴都发生于三四月份。”昨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广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因为这段时间北京雨水偏少,地表气候比较干燥。
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土地的沙漠化。作为国家“沙漠化”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主要参与者的陈广庭认为,沙尘暴既与暖干气候有关,也与北方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迅猛有关。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内蒙古北部地区的大片草原正在迅速沙漠化,沙随风起,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三省。
“沙漠化”973项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土地沙漠化年均经济损失约为4700亿元。
“西北地区普遍采用深翻的耕地方式,将表层板结的土翻到地下,将地下疏松的土壤翻到地表。由于气候干燥,新土迅速变干,遇到风就四处飞扬。”陈广庭说,西北地区翻地的时候,正是3月农忙的季节。
“从北京沙尘暴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出两条结论。”“沙漠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涛说,一是沙尘暴出现在周围大规模开垦土地后若干年(约30年)后;二是沙尘暴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最为猖獗。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最新的研究表明,未来,我国的强沙尘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王涛称,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是难以突破的:土地资源超载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草原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性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气候暖干化,地面蒸发增大,土壤干旱加剧。
王涛认为,沙尘暴是由天气过程和地面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对于人口压力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章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