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7日电 在职场中,“骑驴找马”的意思是先就业再择业,近两年来,这一观念在高校毕业生中非常流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承担的“全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显示,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接受调查的3456人中,有44.2%的2006届毕业生持这种态度。
用人单位不甘心只做“培训基地”
正在某律师事务所试用的王玉说,先就业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态度。“我们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不能再靠家里养活了。所以越临近毕业,大家找工作的要求就越低。”可是,尽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屈就”,企业却不一定愿意“笑纳”这些人才。
在接受调查的人力资源主管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另一种则强调,不要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想法,高流动率会让用人单位望而却步。有HR(人力资源主管)专门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这里不是培训基地,请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有些毕业生心态习惯还没毕业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意见分歧,暗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调查数据显示,“对用人单位的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45.47%)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实际上,被访的企业表现得比学生更焦虑,56.3%的用人单位迫切希望求职者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对社会缺乏了解”是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二大不满。用人单位青睐的是对工作有热情、有能力、能担当责任的人。可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一种学生的心态和习惯。
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沟通是鸡同鸭讲
国内某调查公司的HR陈女士最近刚结束今年的招新工作。她表示,企业最关心的是新员工的综合素质怎么样?他能为企业做什么?而正在找工作的王玉说,学生们最关心的是,你能给我多少钱?“如果你给我的钱不够我生活,那我不是在这儿浪费时间吗?我们很希望能在面试前就知道这个工作底薪是多少,可是每次都是面试到最后一轮才会谈到薪酬的问题。”
在陈女士看来,和王玉这样的学生沟通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薪酬体系,但是我们要通过几轮的面试才能搞清楚你到底值多少钱?”
职业规划要趁早
学生们正在努力地和用人单位沟通。调查显示,学生们最感兴趣,也最积极参与的两类培训是进入企业之前的入职实习培训和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沟通。可是,在有些专家看来,毕业前才开始了解企业、做职业规划有点“赶不上趟儿”。
近期来上海开会的英国权威职业规划咨询专家Sheila Semple女士建议,要解决年轻人就业时的迷茫问题,应该从3岁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3岁听起来早了点,可是我们的大学生通常是23岁才开始职业规划。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职业起跑晚了20年。 (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