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市容局提出创建“无摊城市”的目标,在市民中引发争议(4月8日《新京报》)。
合肥市开展整治摊点大行动,彻底取缔各类占道摊点和倚门设摊,目的是为了冲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但是,笔者非常不理解,“文明城市”是否就一定是“无摊城市”?
按笔者理解,“全国文明城市”虽然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但有一点,不管怎样,文明城市都应该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关怀,人与人和谐相处,充满温馨与温情。那些通过摆摊设点做些小本经营、小本生意的下岗工人、城市平民,挣得微薄收入,自立于城市,只要经营合法、正当,就有他们存在的理由,城市里的其他阶层、职能部门,也应当承认其合法的权利,更不能挤压他们本来就已经非常狭小的生存空间。
“无摊城市”自然会使省城变“靓”,表面看上去也能够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可是,我们不得不明确指出,这样的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后的水到渠成,而是在“形象工程”驱动下的脱离实际的外力使然,是一种以牺牲弱势群体切身利益为代价的虚假文明。
“小摊”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市民离不了这样的需求,而更主要的是城市当中确实有不少以小摊谋生的人,他们只能依靠小摊解决生存的困境。因此,如果一个城市在没有替他们另外寻找、解决更好的可以替代的谋生出路以前,再美丽的借口,再高尚的目标,都是非人性化的,也是同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违背的。
(来源:大河报,作者:金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