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30年前,一个夭折的小麦合同加速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如今,巨额的铀矿合同又让两国关系步入了新阶段
2006年4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开始访问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和柬埔寨四国。温家宝此行的首站格外引人瞩目,毕竟,这是中国总理18年来首次访问澳大利亚这个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国家。
在温总理出访前半个月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例会上,记者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温家宝总理下月访问澳大利亚时,中澳将签署关于向中国出售铀的协议,请证实并介绍协议的具体内容。”尽管发言人当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之后的几天里,铀协议的消息迅速占据了澳大利亚报纸的重要版面,并被视为中国总理访澳的主要议题。
“巨额合同让澳大利亚人眼睛发亮”
4月3日,温家宝与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会谈结束后,共同出席了经贸、核能、教育、安全生产等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务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协议》和《中澳关于在铀矿领域开展合作协议》位列其中。根据协议,中国每年将从澳大利亚进口1万吨铀矿,价值约6亿~7亿澳元。这一进口规模将使澳大利亚的年出口铀矿总值增加一倍。
澳大利亚的铀矿储量占全球40%左右。该国要求向其购买铀的国家必须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并且先和澳方签署一项核安全协议,确保购买的铀用于和平用途。中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因此,《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协议》的签署为中澳铀矿贸易扫清了障碍。
“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愉快地接受了铀出口合同,因为我们明确知道,中国将把进口的铀用于和平目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斯图亚特·哈里斯对本刊说。
路透社这样评论:“澳大利亚人因为这项合同兴奋不已,眼睛发亮。”
澳大利亚拥有的铀矿储量是加拿大的两倍。但作为铀矿生产商,澳大利亚所发挥的作用却落后于加拿大,原因在于澳大利亚一些地区禁止开发新铀矿。目前,澳大利亚仅有三处铀矿山在运营。
在过去两年里,全球铀矿料因库存减少而价格上涨了200%,如今的产量仅能满足全世界一半的需求。这使得澳大利亚国内关于要求废除铀矿开采禁令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呼声在中澳铀合同签订前夕达到了顶峰。澳大利亚主流报纸《澳大利亚人报》评论说:“如果在赚钱的同时还能赢得一个朋友,那么还犹豫什么呢?”
澳大利亚政商界担心,澳大利亚的铀矿很有可能因为增产不及时而失去大好机会。加拿大一直希望借机挤占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去年7月份,加拿大工业部长戴维·艾默森曾在北京公开表示,加中两国可以在铀燃料领域展开合作。
巨额的铀矿合同还能大大增加澳大利亚的就业率。澳大利亚左派人士认为,在铀矿出口问题上,应该优先考虑本国民众的就业权。
“在一个仅有2000万人口的国家里,大量长期的就业机会当然会引起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问题专家韩锋对本刊说。
核原料协议对中国调整能源结构和能源战略的意义非同小可。中国目前共有6座核电站,计划在2020年前再建设27座核电站。中国核工业集团2005年7月宣布,到2020年中国核电投产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比现在增加300%以上,核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6%。
经贸合作需要战略安排
温总理访澳行程从澳大利亚采矿业之都珀斯开始,期间,温家宝参观了珀斯的一家钢铁厂,这在一方面体现了两国以资源合作为基础的关系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了中方对解决中澳铁矿石价格争端的愿望。
去年,铁矿石价格飚升71.5%,给中国带来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铁矿石价格谈判。作为世界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对中国政府的干预表示了不满。
温家宝总理在出访前夜接受了《澳大利亚人报》的采访,表示矿产资源的价格还是应该主要由市场决定。
“温家宝是一个在市场改革方面很有建树的领导人。” 斯图亚特·哈里斯评价说。
韩锋认为,为了保证中澳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中澳经贸合作不应拘泥于单纯的贸易合作,双方可以加大相互的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合作。“资源合作有三个特性,即长期性、投资多、规模大。在资源领域的合作中,中国和澳大利亚目前还是以相对简单的贸易关系为主,价格和需求的变化很容易产生影响,进而引发纠纷。对于一个于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来说,我们与其合作同样需要战略安排。”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傅莹已经证实了这种看法。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众多国际强手中胜出,竞标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奥鲁昆铝土矿项目第一轮获得成功,这有可能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在澳最大的投资项目。
美国的“南锚”看重中国
美国同澳大利亚及日本的双边同盟体系,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支柱,澳大利亚和日本分别构成了美国亚太战略的“南北双锚”。作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南锚”,澳大利亚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美澳双方的合作出于相互的战略需求——澳大利亚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获得安全保证和提升地区影响力;美国则希望澳大利亚帮助其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保持对战略要塞和热点地区的控制力。
1972年,澳大利亚断绝了同台北的“外交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但中澳关系的真正改善始于冷战结束后。随着两国经贸联系的加深,两国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对澳大利亚有着难以拒绝的诱惑力。2004年,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取代美国成为澳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澳大利亚经济学家估计,2004年对华出口对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经济学家们相信,在2010年之前,中国几乎肯定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日益深化的贸易关系,得益于两国经济的互补特性 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羊毛和煤炭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中国则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澳大利亚对华政策随着中澳关系的发展和经贸合作逐步深入而不断在调整。2004年8月,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唐纳表示,如果台湾海峡发生冲突,澳大利亚并无义务根据《澳新美安全条约》助美协防台湾。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后来曾因唐纳的表态过于明确而做出修正。但这确实说明澳大利亚明显加大了对地区利益平衡的关注。”韩锋说。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美国发表演时称:“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有利。澳大利亚同中国的牢固关系并不只是建立在经济机遇之上。我们谋求它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之上,并努力不受那些使我们产生分歧的问题困扰。”
澳大利亚曾反复强调,澳美同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并非完全针对中国。3月18日,澳大利亚外长唐纳、美国国务卿赖斯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悉尼举行了首次部长级三边安全对话。赖斯在会谈前暗示,中国的崛起将是此次会谈的重要议题。赖斯称,中国正在崛起,对本地区其他国家有重要影响,而中国的军费应该“更加透明开放”。她希望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应对中国方面与美国采取一致立场。据此,此次三边安全对话被解读为对中国实行“围堵政策”。但唐纳随后公开表示,安全对话并非针对中国,对这样一个大国实施遏制政策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中澳之间关系的发展是维护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斯图亚特·哈里斯指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