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9日电 近一段时期,日本政府企图打“经济牌”来动摇中国对日外交的一些立场和原则。商务部研究院中贸研究部专家金伯松指出,随著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政府已具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的软实力。当前在处理中日经贸关系方面,“不是争论经贸关系冷热的问题”,而应抓住问题的实质,研究如何回应日本政府打好“经济牌”。
据大公报报道,围绕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中谁更依赖谁的问题,金伯松指出,从中国角度分析,日本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位次下降、重要程度减低、贸易热度降温,是不争的事实。而从日本角度分析,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对中出口呈现大幅上扬趋势,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在不断增大。因此,他认为,日本政府“打经济牌”导致两国经贸关系降温的结果,“谁可能受到的损失更大,谁承受损失的能力更强,一目了然”。
为刺激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行了大量国债,投资于公共事业。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日本政府让央行破例大量购买国债,这一举措极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金伯松认为,这项政策之所以迄今仍可以安全运作,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对日本出口大量的价廉物美商品,不仅没有让通胀爆发,还让绝大多数生活在中下层的日本国民不需要到银行提取存款就可以享受到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保证了正常货币供应量。
金伯松指出,中国因素是日本经济由长期衰退、低迷,到出现转折、实现复苏的决定性力量。更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中国更成了日本企业规避贸易摩擦的“安全港”和再生基地,“如今中国背负著巨额贸易顺差的‘恶名’,但顺差给中国带来的只是小部分利益,其中绝大部分利益实际上归日本企业所有。”
因此,金伯松认为,日本经济对中国因素的依赖绝非可有可无。实际上,让日本摆脱危机、从经济低迷的困境走出来的是中国,让日本经济结束一个失败时代的是中国,让日本重新恢复信心的是中国,让日本能够顺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还是中国。中国因素已成为足以左右其经济重大转变的关键因素。(记者郑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