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9日电 据新加坡早报网报道,日本国会是一个立法之地,也是一个废法之处。常在日本国会内呼吁维护和平宪法的反对党社民党女议员辻元清美在东京接受了新加坡《联合早报》专访。她一脸忧虑地指出:“和平宪法是唯一一项能够束缚日本军事力量的法律。若连这个仅有的和平法律都被废除,日本就会变得无法无天。届时,自卫队成了自卫军,日本就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国家,就不再是一个能够让亚洲安心的国家。”
日本在战后,为避免重蹈军国主义道路,制定的“和平宪法”第9条目前正在日本国会内面对推翻的命运。拥有过半议席的日本第一执政党自民党,所公布的《新宪法草案》中,就说定了要将“自卫队”变成一只能够送上战场的“自卫军”,将和平宪法涂上“军色”。
辻元清美现年45岁。她是于1996年被日本反对党社民党前女党魁土井多贺子吸收入党参政。她那敏锐的反战意识,很快便让她成为保守派的克星,是国会内少见的“小辣椒”。2001年,当日相小泉纯一郎要通过派兵伊拉克的法案时,她举起双手在国会内狂喊:“首相,住手!”,让她成为日本反战国民团体的一个新偶像。
指小泉参拜神社不顾及亚洲民众感受
她极其不满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亚洲国家众多的反对声中,还若无其事的参拜祭祀着战犯的靖国神社5次。当小泉纯一郎在国会内为自己的参拜行为进行答辩说:“参拜是基于个人的内心(精神)问题”时,她立即责问小泉:“你(指小泉)真是太自私了,你只想到了自己的内心问题,就从没有顾及到亚洲广大民众的内心感受。”
辻元清美指出:“靖国神社在战前是一个引导日本人走向战争的机关。我外公就在那样的情况下被征召入伍,后来被饿死在太平洋的小岛上。我常看到妈妈为失去外公难过,我心里也不好过。但是,我知道,许许多多在那场被日军侵略的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亚洲民众比我更难过……
“作为日本首相,小泉能够若无其事的去参拜靖国神社,证明他一点都无法感受到战争带给民众的痛苦。这种不知道战争痛楚的议员,在近期国会内是越来越多。在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日本国会有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一个是代表着催促日本走保守路线,修改宪法的中曾根康弘;另一个是维护宪法的女前锋土井多贺子。目前,两人都退休了。可是国会内,却只看到小中曾根不断在繁殖……这是因为战后世代的年轻议员们越不了解历史,就越能够接受日本保守派老政治人物的好战政见,这也促成了目前的日本政坛走向更保守化。”
辻元清美不仅有着一颗维护和平的心,更在1982年念大学时就觉察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来越“不像样”。
“政府带头篡改历史”
她说:“1982年,日本掀起了教科书问题,日本教育部要将教科书上的侵略写成是‘进出’,南京大屠杀也将改成‘南京事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原本在记述史实上就交代得不够,加上政府要带头篡改历史,就更不像样。这样一个开历史倒车的狂潮引起亚洲国家的抗议,也让我和一些同班同学感到日本这样下去不对劲。于是,在隔年,我和同学便组织了‘和平之船’的青年历史学习旅游团,专门走访日军侵略过的亚洲国家,我们去了中国南京、上海,也去了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
当了13年“和平之船”的女船长,辻元清美一共带领了2万多名日本人探访世界60个国家。她不仅倡议必须聆听亚洲受害者的战争来学习历史,更结识了不少亚洲新一代,展开各种民间交流。谈起这一段历史之旅,她有所感慨的说:“日本要彻底反省历史,就必须从真正接受那段历史开始。”
日本国会在2001年成立宪法调查会,以超党派形式研究修改宪法的进程。每星期四,辻元清美都必须打足精神,准备好充分的辩论资料,去反驳那响亮的“推翻和平宪法”之声。她指出:“这个调查会一共有50名议员,之中48名都赞成修改宪法。只有我社民党议员和日本共产党议员在一旁拼命喊反对……。”
在缺乏政治知己的日本国会内,辻元清美经常必须孤军作战。不过,她并未放弃能够挽救和平宪法的任何机会。为阻挡修改和平宪法,近期辻元清美在国会内也出示了对保守政客们不利的自卫队内上升的自杀人数。她指出:“在1994年,有44名自卫队员自杀,与之相比,2003年以后却增加了约一倍,共有94名队员自杀。此外,有许多自卫队是因为不愿被派遣去伊拉克,故意偷东西犯罪闹事。”
与此同时,她也认为:“日本保守派急于派兵是别有用心的,许多支持修改宪法的议员,目前都以国际贡献为挡箭牌,要对外派遣更多的自卫队。可我进行的一个调查却说明,日本调派自卫队到伊拉克,并不是有效的为当地人解决问题。例如目前常驻伊拉克有600名自卫队员,每个队员一天的津贴是2万日元,一天总共是1200万日元。他们的任务是修学校、拉水管。可在伊拉克建一所学校,却只需要600万日元,那是日本发给自卫队每天津贴的一半而已。”
她说:“在没有投票权的战前,好战的日本政客私自决定了日本走军国道路。我实在不愿再看到保守政客继续得逞,让好战的法律再次复活。要避免日本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我期盼更多反对推翻和平宪法的声音。当然,这也包括来自曾经是战争受害国的亚洲人民的反对声音。” (符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