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五日电(记者 赵胜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在此间向新闻界通报说,中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行业均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明显缺陷。他认为,只有实施规划环评,才能从源头上防范环境风险,真正维护公众的环境安全。
环保总局今天通报了对各大水域价值四千五百亿的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的环境风险排查中期结果。
为吸取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教训,消除化工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问题,环保总局从二月七日组织全国环保部门对二00三年九月一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后批准的、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总投资四千五百亿元的一百二十七个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进行了风险排查。
潘岳说,环保总局之所以选出二十个大项目直接排查,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处位置非常敏感,存在重大环境隐患。这些项目既有新建项目,又有扩建项目,既有炼油、乙烯等重大石化项目,又有甲醇、聚碳酸酯等热门化工项目,在建设类型、产品结构、生产工艺上相当程度地代表了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征。
潘岳指出,中期结果显示,中国各大水域石化化工行业的环境安全问题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的“先天性”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一些化工石化区和大型企业布设在城市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集中区,对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构成威胁;二是布局不合理的“后天性”环境风险问题还在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争相加速新建、扩建化工石化区,个别地方重要江河沿岸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化化工区和危险化学品码头、港区;三是规划间不衔接而造成环境责任不清晰。由于各类规划未能统筹衔接,使得部分化工石化园区、企业与居民区交错布置,普遍缺乏统一的区域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四是环境风险意识淡薄与防范制度不健全。大部分项目环境风险的评价深度不够、内容不全,应急预案和风险防范措施缺乏规范。这些都充分说明化工石化行业在开始布局时考虑经济发展多,考虑环境保护少,尤其是在规划决策阶段未能从区域、流域整体考虑产业布局的环境风险。
潘岳介绍说,自去年松花江事件后,全国已发生与水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七十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