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4日电 据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消息,国土资源部一年一度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对全年用地状况的全方位扫描,同时也意味着对全年土地管理工作的一次年终考评。2005年,作为“十五”的终结之年,数字背后的含义更加耐人寻味。
那么,2005年我国土地利用方面究竟有哪些新的看点?我们该作什么样的评价?
在严格管理土地同时,较好地保障了发展用地
2005年,在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把紧土地闸门不放松。在全年的用地曲线中,几个点上的数字对此作出了生动说明。
2005年,国土资源部严格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全年共核减各地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6.9万亩;同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鼓励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全年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中存量土地占到56%。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热度未减、用地需求仍然高涨的情况下,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并未出现攀高,基本与上年(402万亩)持平,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农用地转用计划,规范农用地转用程序和加强批后监督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严格管理土地的同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要,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重要国防军事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确认的重点急需建设项目用地,提高审查效率,保障经济建设必需用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设项目用地,千方百计保证供应。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介绍,全年经国土资源部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224万亩。其中,重点急需建设项目112万亩,单独选址建设项目76万亩,城市分批次建设项目36万亩。
建设项目用地占补平衡基本落实,占优补劣依然存在
2005年,各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同时按建设项目占补平衡制度加强考核。全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0万亩。其中,整理补充耕地107.1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复垦补充耕地106.0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
从数字上看,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08.1万亩,实现了数量上的补充大于占用。2005年补充耕地面积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61.6万亩。但不容乐观的是,占优补劣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改观。2005年建设占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67%,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仅占35%,这说明耕地占补质量平衡还远未达到。
耕地面积净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严格管理土地的任务依然艰巨
2005年比上年度末净减少耕地542.4万亩,较之前四年年均减少耕地2175万亩,有较大幅度的减缓。但应看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态退耕面积的大幅下降。2005年全国生态退耕面积是585.5万亩,比前四年年均1870万亩减少69%。而单从建设占用耕地看,2005年当年建设占用耕地208.1万亩,仅比上年减少4%。
此外,从地区差异看,2005年东、中、西部耕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64.3万亩、50.6万亩、127.5万亩,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的67%、9%和24%。这说明,经济发展较快、光热水土条件更为优越的东部地区耕地减少数量仍然较多,如何协调解决经济建设与保护耕地的关系,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十五”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土地需求量较大的时期,这种用地紧张的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改观。“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何确保1.2亿公顷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如何合理安排生态退耕面积,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如何统筹城乡、调控好建设用地总量,都将是严格管理土地面临的突出问题。
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任重道远
2005年是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第三年。为严防反弹,各地对违法用地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但从数字上看,2005年当年未批先建占用耕地的面积仍多达30.8万亩,与2004年相当。由此看来,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仍须严阵以待,不可麻痹大意。(张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