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一日电 题:“走进十一五规划”香港宣讲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新社记者 邓卓明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每五年制订、实施一次的“五年计划”,昔日对香港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遥远,甚至陌生。然而,自今年春天北京召开“两会”以后,港人的言谈中、港媒的报道里,“五年规划”一词的频率显然增加。
港人对其如此关注,缘于中国政府新出台的“五年规划”首次将香港特区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框架之中。这对港人来说,无疑是一份新年厚礼;对转型时期的香港经济来说,更是一份兴奋剂、一个助推器。
连日来,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进十一五规划”香港系列宣讲活动,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一个更普及、更深入的范围。中央政府官员到特区解读国家发展规划,是香港回归以来第一次,这也是大陆与香港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体现。
自三月二十八日至今日,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徐林副司长等三人组成的宣讲团,应香港青年协会、香港广东社团、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以及香港文汇报、未来之星同学会等单位的邀请,马不停碲,连续举行多场演讲,使香港青年、大学生、中学师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有机会亲自聆听国家政府官员对规划的精彩解读。思想的互动、交流与碰撞,加深了香港市民对规划的认识及对香港未来的理解与把握。
活动主办单位之一、香港文汇报负责人表示,中国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比以往更充分地强调保持香港经济地位和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引起了香港市民广泛关注。尤其是香港的青年、学生,很希望多一些了解“十一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及其对香港经济的积极影响,从中把握创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和风拂面,入心入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走进十一五规划”香港宣讲,这一针对商界、学生、社会服务机构及政策研究团体的系列演讲活动,在香港处处受到欢迎与重视,给香港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与重要启发。
四月一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尽管是香港的公众假日,但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演讲厅里,二百多名来自不同高校的香港大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宣讲专题讲座。国家发改委规划司陈亚军博士近一个小时的专题演讲,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以及规划对香港的影响,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精辟阐述。整个会场一片寂静,许多学生不时地在作些笔记。
来自香港教育学院的一位学生说,此前对规划了解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才来听演讲。一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太短,只能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但感觉得到,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重视。她认为,香港只要扬长避短,挖掘潜力,依托内地,在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更美好的前景。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林梓鸿的一席话代表了同龄人的心声:“祖国不单是一个世界大国,更是一个强国。今天,荣幸地请来国家专家为我们讲解‘十一五规划纲要’内容,这绝对是我们对国家认识的一堂最好的预备课。”因为四月中旬,他将同一百多位香港大学生作为香港“未来之星”,就要赴粤交流考察,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
一位听完报告的年轻人说,“十一五规划”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地位等内容,是对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了定位。可以预见,在未来日子里,香港在内地的发展中将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次“走进十一五规划”宣讲活动,同时也对港人起到了解惑释疑的作用。连日来,“香港会不会边缘化?”“香港与内地接轨、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会不会给香港带来一定的限制与束缚?”此类话题也时常见诸报端,听闻于街道巷尾。这从另一方面充分说明,对香港的发展、繁荣、稳定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关系,目前香港社会正在进行热烈的思考与讨论。
曾参与国家四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对编制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徐林副司长,面对港人的种种疑虑和问题,均能风趣幽默、晓之以理的回答而加以化解。
徐林在演讲中说道,根据基本法,香港发展的重大安排,由特区政府自行决定;“十一五”规划文件中所表达的讯息,是中央政府希望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势头。
他举例为证,广东省去年出口达到四千二百亿美元,当中近三千亿美元货值是透过香港出口,显示香港在内地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徐林还客观地指出,虽然内地很多城市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这并非单靠硬件、一朝一夕便可实现。香港在航运及金融中心,以及在制度上的优势都是无可比拟的。
根据“一国两制”的要求,国家“十一五”并没有包含对香港的具体规划,但在规划纲要中提到“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这就是说,香港经济定位第一次在国家五年发展规划中得到确认,从而引起香港各界广泛关注,令香港各界对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此间有分析认为,国家在规划中表达了中央政府继续促进并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取向。香港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寻找可担当的角色并拓展庞大的商机,使香港经济顺利转型及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