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与日中友好七团体3月31日抵达北京,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这次访问无论是北京还是东京,都引起了密切关注。
桥本龙太郎于1998年7月卸下首相职务,2000年7月他承袭前首相小渊惠三的派阀,成为自民党内最大派阀桥本派的会长。桥本担任首相时,对中国颇为亲善,尤其有重臣野中广务控制日元借款,更形成政坛的“亲中派”,但自从派阀势力瓦解后,“亲中派”力量已大不如前。因此日本方面几个月来就一直有风声说,桥本此次到访中国,希望能从中国领导人那里获得对于9月以后的“后小泉时代”对日政策的一些新思维。
历史问题:高层博弈仍将延续
问题是:按照中日关系目前的内在逻辑,桥本此次访华能否成为给中日关系带来惊喜的契机?对此笔者并不乐观。但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中日关系与其说近年会出现高层缓和的迹象,还不如说将继续维持高层冷冻,但却逐渐进入底层政府框架和民间互动的新模式。
这样说的最重要原因是,中日最高层就历史问题的博弈仍在僵持之中,而且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在中国方面,胡温等最高领导已明确表态,不解决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中日高层互访或会晤不可能实现;在日本方面,不但是小泉,而且被公认为9月后最有可能接任首相的安倍晋三也多次表示,他上任后将继续抱着“个人信仰”参拜靖国神社。
两国高层在围绕靖国神社问题上的立场底线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完全看不到互相接近的空间和可能。更何况,在这一敏感问题上背后,双方都有其强烈信念和强大的民意支持,妥协可能几乎为零。
去年3月14日,温家宝曾提出三点建议是:一、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的互访;二、由双边外交部门共同着手进行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三、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去年的这三点建议中,促进中日高层互访被列为第一条,而历史问题则被列为最后一条,轻重缓急不言而喻;而双方共同展开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则更可被称为新思维。
今年的同一天,温家宝的三点建议则改为:一、继续进行政府之间的战略对话,以消除影响中日关系的障碍;二、加强民间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三、稳定和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扩大互利双赢合作。从中可以看出,促进高层互访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已不在北京考虑之列,相反加强民间交往和发展经贸关系倒是成为未来北京对日关系的支柱。
“低层政府框架”和民间互动
既然如此,期望9月以后的中日政治关系雨后天晴,不啻是一种过分乐观的情绪。更大的可能是,中日高层政治关系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冷冻期。
但与此同时,中日关系有可能呈现另外两个趋势,那就是:一、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低层框架”,亦即进入较为低级的政府层面;二、中日关系将更多展现其由民间和社会力量主导的一面。
就上述第一点而言,两国政府关系虽然进入“低层框架”,但其实还是有许多机制性的东西有待完善或建立,以保证两国关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调适期里基本平稳,不致翻船。
这些机制包括:一、副外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二、两国政府之间的危机处理或管理机制;三、纠纷谈判机制;四、两国军方的对话和交流机制。这些机制若能在低级政府层面建立或完善,可能是未来几年里中日关系的一大突进;相反,中日关系可能面临一个暗淡的未来。
就上述第二点而言,中日民间其实蕴藏着促进中日互相了解和接触的巨大潜力和能力;若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两国民间的往来,尤其是青年人的互相理解,那未来很可能会形成中日关系由民间主导,然后逐渐推动政治突破的一种比较微妙的模式。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