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4日电 距离四月初执政党筹备的“大陆政策大辩论”已剩没多久的时日,“行政院”却在日前抢先通过有关两岸经贸的“积极管理”措施,对此,今日出版的台湾《中国时报》刊出社论指出,这般无限上纲的行政裁量空间,这般无所不管的“积极管理”,比当年的“戒急用忍”还要可怕。对台湾地区而言,两岸经贸的进一步紧缩,也意味台湾地区的经济前景将更加黯淡。
社论指出,“行政院”所公布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措施,用最浅显话说,就是将当局管制的手,强硬的、全面的伸进民间企业的经营面里。一个未来有意西进大陆布局的企业,原本只要应付一个“经济部投审会”就可以了,如今这一关不仅没有少,还得先过政策审查这一关,而把守关口的部门,想也知道必定是“陆委会”与“国安”情治机构主导,冠上“政策面审查”的名称,其实还不如就直接叫“意识形态与安全的审查”还切乎实际一点。试想业者必须“坦白从宽”的项目,不论是财务、计划还是设备,那个不能挑毛病?只要任何一名官员对其中任何一项有保留,一桩事关企业全球布局的规划,可能就这么胎死腹中了。
文章说,试想一个企业要决定一项重大投资案,自己必定要先经过相当缜密的规划、完整的损益评估,再怎么说这是企业拿自己的身家财产出来押,会有什么风险,该保留那些关键技术,可能负担多少盈余等,企业主算盘拨得比谁都清楚,企业都会自己根据市场的规律进行调节的。但现在的情况则是,仅凭一群坐办公室的外行官僚与意识形态正确的学者,就可以对这些专业的投资计划说三道四,甚至径断生死。他们可能根本没去过大陆,对特定技术移转的专业完全外行,对相关产业如信息、石化、生技等的全球竞争态势也可能完全是状况外,就仅凭一个意识形态正确的尺码,挑任何一个理由,就能将一笔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案整个给挡下来了。
文章说,这般无限上纲的行政裁量空间,这般无所不管的“积极管理”,比当年的“戒急用忍”还要可怕,说它是“管理”实在太客气了,直接说它就是“积极箝制”还恰当一点。
文章最后指出,六年多前,民进党经过多么繁复的“大陆政策大辩论”,才确立“强本西进”的积极性论述,四年多前,执政当局又是如何广邀产官学的广泛讨论,才得到“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结论,如今一个人、一纸文告,没有讨论,就得出“积极管理”的结论了,而且行政部门已经在朝箝制方向在着手实施了。如果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还要玩什么大辩论,用荒谬两字恐怕都不足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