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中国海上靶场硝烟迭起。霹雳声中,某新型拦截导弹轰然出击,准确将一枚来袭导弹迎头击落。至此,该型导弹顺利通过定型试验,中国海防又添一柄斩妖降魔的利剑。
承担该新型导弹定型试验任务的,是海军某试验基地所属的“毕昇”舰。这艘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毕昇命名的综合试验舰,作为海军常规武器装备海上试验平台,曾先后数十次完成新武器研制、定型试验,催生出众多海防武器。“毕昇”舰也创下了海军史上该型系统试验数据最全、航程最远、时间最长、精度最高等多项新纪录。
每一次武器试验都是战争的“彩排”
导弹是现代海战最锐利的武器。何时形成作战决心?如何精确打击敌人?这些都需要在试验中求解。为将新型导弹打磨成克敌制胜的利剑,每一次试验,都无异于一次战争的“彩排”。
某型导弹研制试验,需要用飞机模拟“敌”目标,来验证导弹攻击距离、攻击角度等作战性能。为保证舰机协同到位,舰领导多次到航空兵部队登门求教,还把航空调度员请到舰上,介绍舰艇航海知识。双方经过多次沟通,反复推演,形成了舰机协同试验方案。
定型试验中,“敌”不同类型的导弹、飞机向我舰袭来。“毕昇”舰新型导弹迎头拦截,数枚导弹均精确命中目标。新型导弹的技术和战术性能都通过了考核,一步跨入战斗行列。
舰载雷达是引导舰载导弹和舰炮实施攻击的“眼睛”。但在复杂海况下,雷达会因海杂波影响而产生信息盲区。某型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雷达进行海上环境测试时,就因为自然条件影响出现了盲区。该型雷达是新型舰载武器的系统中枢,如果问题久而不决,甚至会引起使用者对雷达性能的怀疑,导致新装备“胎死腹中”。上级要求“毕昇”舰在限定的海域规划出近似实战的试验航路。
“毕昇”舰官兵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主动配合科研技术人员,收集了数十万字的海域电磁环境特点及分布资料,一点儿一点儿地消化……经过几番艰难论证,一个新的试验方案浮出水面。按照这一方案,专家们对相关软件进行了合理调试,几番试验后,新型雷达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舰载导弹发射时,导弹初始姿态的航向、位置等参数要与舰艇的相关参数一致,否则,导弹发射起始姿态不准,就有可能偏离攻击目标。
按照预先的试验方案,“毕昇”舰通过减摇鳍产生摇摆航行。然而这种摇摆周期的规律性太强,难以满足实战发射需要。“毕昇”舰官兵谋求试验方法上的新突破。经过论证,决定改用操舵的方式让舰艇产生摇摆。
这是挑战舰艇操纵极限的航行,舰艇保持一定的航速,忽而左满舵,忽而右满舵,舰体似“醉八仙”般不规则地摇摆,在通航密集的水道灵活地避碰,以蛇行前进方式向“敌”舰进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