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发文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去年底已将房地产列入了产能过剩行业名单。相对于其他产业的产能过剩,“房地产产能过剩”甫出,就立即引起了房地产业界、经济理论界、乃至广大民众,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房地产产能过剩,为何会引起全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关键在于房地产素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房地产产能过剩的存在,意味着其上游关联行业的产能过剩。如果不抓紧解决,任其发展下去,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将会越发显现。一旦房地产产能过剩危机暴发,势必引发上游关联企业倒闭,职工失业人数明显上升,银行呆坏账相应增加,直接危及到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房地产产能过剩”是一个纲举目张的提法
产能过剩,最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剩。传统的产能过剩,一般都是针对“生产性产业”而言的。而对于“管理型产业”,在历史上,一般没有“产能过剩”这种表述。
如国家发改委去年底提出的,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11个行业,不论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的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还是潜存着产能过剩的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行业,都是生产性产业。
但是,就如同宏观调控这个词的科学定义,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发展一样,产能过剩的定义,也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宏观调控,从传统理论讲,主要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宏观调控并不再只是局限于以上这种狭义的定义,而是有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如传统理论上的宏观调控,没有结构调整的内容,但是,“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恰恰是中国本轮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一大特点。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指出,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是我们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本轮经济过热,从各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和对整个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层次性来看,房地产投资是最先启动的,大约在2000年前后;其次是非能源工业,主要是原材料和机械电子工业,大约在2002年前后;最后是以能源和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行业,大约在2004年前后。
而且,不论是从投资的拉动性,还是从投资的规模上来看,在本轮经济扩张的整个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占居最核心的地位。如2004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就曾指出,根据对国内投资数据的分析,房地产投资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同时也是拉动其它行业需求和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这就是本轮经济过热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上游经济领域的最根本原因。
而房地产上游产业的过热,反作用于房地产,掀起更大的房地产投资过热。房地产投资过热,又拉动房地产上游关联产业的投资过热,最终导致房地产上游关联产业的产能过剩;而房地产上游产业的产能过剩,又为房地产行业生产能力的过剩提供了建材等“供给保障”。
本轮经济过热,房地产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国家有关部门给“产能过剩”赋予新的内涵,将房地产这个“管理型产业”也列入“产能过剩”名单,就极具现实意义。当前中国众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其关节处就在于房地产行业的“产能过剩”。房地产“产能过剩”的提法,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认清本质,找到正确化解中国众多行业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