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0日电 《北京日报》今天刊登署名于学军的文章指出,直到今天,流动人口对于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仍然是个难题,管理和服务工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的还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
文章认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没有做好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五个不到位”:
一是认识不到位。没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是政策不到位。在一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办法中,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
三是措施不到位。现有的流动人口工作机构和管理服务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经费不到位。许多地方没有合理核定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支出成本,没有将涉及流动人口的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五是职责不到位。一部分地方缺乏“全国一盘棋”思想,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职责不到位,而部门之间则缺乏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有些管理和服务的环节出现空白或叠加。
作者说,当然,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之所以是难点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组织制度、人口迁移制度、教育制度、财政制度、住房制度乃至政治体制等等,这些具体制度从总体上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有区别地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特殊群体。如果这些根本性的制度不朝着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方向改革,那么,流动人口还是改变不了游走于城乡之间的命运,不能成为真正的城镇人口,而中国城市化管理水平统计的背后也注定要漂浮着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