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0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来,上海楼市遭遇来自内、外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预期压力的“三重门”。分析人士认为,在此形势下,震荡调整、稳中趋跌,将是2006年上海楼市的主基调。
内:供给铁定放量,交易长期低迷
作为上海市房屋和土地资源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的交易数据显示,自3月份以来,因为新盘陆续上市,上海房地产市场商品住宅的供应量一改一、二月份的缩量态势,持续放大,连创自今年以来的周供应量新高。
进入3月份,借春季房展会的推动,大部分具备预售条件的楼盘纷纷择机上市,新增供应量大幅增长成为必然。据悉,目前上海楼市网上可交易的商品房已达1850万平方米,2005年已取得预售证、但未开盘的楼盘尚有80个左右,此外,2006年还有大量新盘要开。据此,供应放量已成铁律。但市场窘境并未改观,眼下成交量仍维持在日均约5万平方米的水平,相比年初虽有所回升,但与供应量相比,销售率仍然偏低。
与此同时,商品住宅价格整体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成交均价缓步下滑,尤其是内环房产成交均价一直在下降,目前均价在每平方米1.3万元左右,较月初下调了约500元。并且,市场热点基本集中在少数降价明显或性价比较高的楼盘,尤其是在同一板块上,价格偏低的楼盘成交量明显走高,价格相对较高的楼盘销售速度较慢。
中国指数研究所日前对上海、北京、深圳、武汉、重庆五城市居民的购房决策调显示,上海31%的购房者认为价格是首要的考虑因素。正因为价格没有调整到位,居民的钱袋仍不愿意打开。对此,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银行个人放贷的不断萎缩。
3月中旬,央行上海总部在今年2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报告中指出,上海房贷连续第8个月萎缩,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减少了36亿元,创下了自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期,上海统计局公布的金融运行概况显示,2005年上海市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644.94亿元,年内新增不足200亿元,同比少增528.69亿元。可见,个人房贷跌势一直在持续。换言之,楼市交易长期低迷。
外:境外楼盘争夺买主,基金、股市分羹楼市
就在上海房地产市场内部购买力尚不能充分启动的情况下,若干外力已虎视眈眈,欲“挖墙脚”。在刚刚闭幕的“2006上海之春”房展会上,外地楼盘争抢购买力和业外资本市场分流“房产投资款”的双重压力不期而至,正在对上海房市釜底抽薪。
在上海展览中心——也就是“上海之春”房展会的场馆所在地,一股“外来和尚”喧宾夺主的气氛扑面而来。巨幅外地楼盘广告矗立在展馆广场的正中央,引人注目;进入会展的东馆,这里几乎是外地楼盘的天下:不仅有来自北海、三亚、海口等地的楼市“远征军”,更有来自苏州、昆山、太仓、南京等上海周边地区的“多兵种部队”。特别是以上海“后花园”自居、毗邻上海的长三角“内圈”楼盘,显然已将上海买家列为了目标客户,它们索性将“上海”作为自己的主打概念之一。
这些“外来部队”意图非常明显,分羹上海楼市的购买力。他们多以每平方米两三千元、甚至一千多元极具“杀伤力”的诱人价格和便捷的交通、优越的人居环境、未来升值潜力等,来吸引上海人向他们松开捂紧的口袋。
预期:各方持续看跌,年内震荡微调
不仅现实购买力不旺,人们对上海楼市的预期仍是普遍看跌。中国指数研究所日前对上海、北京、深圳、武汉、重庆五城市居民购房意愿所作的调查显示,目前上海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受到有效抑制,用于出租和转手套利的投资和投机性购房比例只有6%。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者,近期都不会入市。
在房地产专家对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和价格走势的判断方面,上海的市场专家表现谨慎,有6%的人认为楼市可能走下坡路,超过50%的专家看淡市场发展,只有40%左右的专家看好未来市场。具体到2006年房价走势,绝大多数(82%)市场专家认为楼市价格将出现轻微下调。
不仅消费者、业内专家对上海楼市预期谨慎,就连开发商自身也不看好2006年的上海楼市。中国指数研究所所做的上述调查显示,上海开发商认为2006年房价会上涨的比例为零,其中,有45%的人认为上海房价将会微跌;有22%的人认为上海房价将会大幅下降;另有22%的上海房地产企业家认为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将是不利的。(徐寿松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