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5个目标,仅基础设施一项资金缺口就达2000亿元。
今年两会主题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农村问题的最早研究者,昨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领衔解读了这一政策。他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包含5个方面(经济发展、收入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但真正着手点应该是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从村容整洁入手,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中国有7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据国家计委的调查,这些村要想达到新农村所讲的安全、道路三通等方面的建设,需要人民币40000亿元。
林毅夫说:我国目前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15年的时间,如果说40000亿元是完善村容整洁或者提供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需要,那么在这15年当中,平均每年的投入应该是2700亿元。”
去年,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总支出是2975亿元,但用来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只有293亿元。今年的“三农”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增加了422亿元。“我想这422亿元也不会全部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当中有不少可能是用于农业税减免以后对乡镇政府的补贴,以及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林毅夫说,即使将今年增加的422亿元都放进去,也不过就是700多亿元,还缺2000亿元。
所以林毅夫认为,新农村建设有相当大的资金缺口,要实现农村全面“翻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谈到要下大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林毅夫很乐观,“可以预期将来,在2007~2008年以后,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应该会在往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
同时,“资金的缺口相当大,政府应该增加投入,但也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来做。”林毅夫提出,可以利用信贷资金和公共资金,也可以鼓励农民投资进行建设。
他认为,农村自融资金分散在很多领域,如果能把各个地方的自融资金都整合起来的话,效率会提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出,要增加信贷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支持。动员社会资金,并鼓励受益的农民投资。
有观点认为,现在虽然强调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这一块,但目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软件投入方面,比如教育、公共卫生等。
对此,林毅夫表示:“如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5个目标同时铺开,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基础设施入手,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可以让农民参与。将村容整洁作为切入点以后,其他几个目标也能很快达到。”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季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