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经过一周的下跌之后,银行间外汇市场终于以成交价与中间价的背离而结束人民币汇率的跌势。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近期国际市场主要货币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但人民币短期面临的升值压力仍难缓解。不过,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早于市场预期实现,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对国内的宏观调控毕竟是件好事。
长期走强势头不会改变
本周一,人民币汇率结束了持续一周的调整。尽管撮合市场的成交价格仍然延续了上周的跌势,但询价交易的结果却改变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人民币兑美元报价在周一尾盘时出现了快速上扬。周二,人民币汇率继续表现出强势反弹特征,开盘后不久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比前一交易日提高了28个基点,为8.0475,和上周三持平;经过多空双方的争夺,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最终以8.0476报收,但该报价最高时曾达到8.0465。
国际市场主要货币关系的变化,被认为是人民币近期调整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是技术性的因素在起作用。近日在美元利率上调预期的作用下,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走强,从而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周边市场的升息预期加强,抑制了部分热钱对人民币的投机。另外,本次回调也与春节后人民币较快升值之后出现技术性回调不无关系,但根据交易员的反馈,自上周一以来,市场似乎总有一种做空力量存在。
对于本次调整,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只是短期现象,人民币长期走强的趋势不会改变。其主要理由有三:首先,2002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劳动生产率开始出现背离。一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重新开始加快,另一方面,受美元贬值和中国国内低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贬值。因此2002年以来人民币开始逐渐出现低估倾向,这是本轮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其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币必将以一种强势特征走向世界。第三,在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以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进一步提高将吸引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金融账户的顺差规模逐渐扩大将是必然的趋势,这同样会成为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一个重要力量。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币值短暂调整后的反弹也间接印证了这一趋势。
双向浮动可望助推汇改
央行在去年7月21日提出的汇改目标是,建立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业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反映市场的预期。近两周的走势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由原来的“单边运行”转为“双向运行”,汇改的其中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不过,在目前的价位实现人民币的双向浮动,还是让市场有些意外。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在浮动中实现了累计2.5%左右的升值;在近期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也表露出对币值抬升影响国内经济的担忧。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姜波克说:“人民币汇率如果持续上升,对国内出口部门的就业会造成打击。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出口部门来说是件好事。”
去年年末以来,为配合汇改,央行先后推出了货币掉期交易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当时业内人士认为,货币掉期只是央行应对外汇占款压力的短期性举措,而美元做市商几乎可以将央行从常规性外汇占款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但美元做市商制度发挥功效的前提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的浮动,在单边上扬的走势下,这一制度安排是无效的。一位证券公司的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待人民币汇率调整到位后再实现其双向浮动是不现实的做法,而尽快让美元做市商制度发挥功效却对推进中的汇率改革有促进作用。
更多的市场人士认为,去年以来,央行一直采取牺牲利率政策为汇改服务的被动对策,其造成的后果是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空前过剩,投资膨胀和资本市场泡沫化的风险时刻存在。汲取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关键是要在逐步增加汇率弹性的同时,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恰好为前期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矫正的好时机,随着汇改进程的推进和美元做市商制度到位,利率政策将回归服务国内经济调控的本位,而汇率在调控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也将得到强化。(黄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