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大学生消费存在四大误区 知假买假且非理性

2006年03月15日 07:58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电(记者 刘长忠)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一千七百万,位居世界第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中国质量万里促进会今天公布的对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消费存在四大误区。

  首先,非理性消费明显。大学生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强烈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脆弱的承受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便是其中的表现。造成大学生消费“马太效应”的结果。据调查,手机在大学生中已司空见惯,台式电脑甚至笔记本电脑在大学生中也相当普遍。但是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学生的电脑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其次,消费结构不合理。由于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据统计,在大学生中满足生活安全需求所投入的费用并不是太高。

  第三,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MP3,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几千元是常事。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百分之十五点二的同学在四百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线上坚持学业。

  最后,知假买假值得关注。在调查的对象中,有不少的大学生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百分之二十九的大学生认为,价格便宜是购买假冒伪劣的主要动因,主要是音像制品、文化用品、软件、服装类产品。

  有关人士指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消费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主动维权意识和版权意识,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